中国汽车产业迎接“出海2.0时代”要做到三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6-27





  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的巨幅广告屏上,比亚迪汉EV与奔驰EQS并肩闪耀;挪威街头,蔚来换电站与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巴西里约热内卢港口,贴着长城标志的汽车滚装船正在卸载一批新车……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83万辆,同比增长16%,稳居全球汽车出口榜首。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全球化征程的关键节点,中国车企正加速完成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的角色转换。同时,中国车企“出海”已从“投资建厂”延展到“技术赋能”,迈向了更深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出海2.0时代”。


  笔者认为,在中国汽车产业“出海2.0时代”,车企应从文化融合、合规经营以及构建价值同盟三方面入手,推进全球化战略行稳致远。


  一是以文化融通为舟楫,超越“出海”初阶形态。中国汽车“走出去”仅是物理位移,而“融进去”方为高阶境界。部分国产新能源产品尽管在产品设计、配置方面表现亮眼,但却对当地用户审美偏好与社会心理了解不足。


  除了产品物理适配外,只有实现生活方式、审美价值、使用习惯等隐性维度的文化融合,才能打造产品的核心生命力。


  二是以合规经营为底座,构建前瞻性与全链条的合规“护城河”。当下,海外市场法规正经历深刻重构,如欧盟新电池法从回收责任溯及至原料获取,美国《通胀削减法》对产业链本土化提出细致要求,更有围绕数据流动、AI伦理等前沿议题树起的规则高墙……总之,持续走高的合规成本已成为高悬在“出海”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此,中国车企需及早部署,从研发设计到供应链构建均需预留合规冗余空间。比如,近期理想汽车在德国专门组建百人团队深耕数据主权问题,未雨绸缪。


  三是构建价值同盟。中国车企若仅在海外市场获取利润而不与当地产业深度耦合,不仅难以赢得社会尊重,更易遭遇“针对”。而只有从产品输出,迈向技术赋能,才能构建价值同盟。


  当中国汽车产业摒弃单纯的市场扩张,将合规经营视为生存底线,把技术创新当作发展引擎,用文化融合搭建沟通桥梁,则将形成更为持久的竞争力,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刘钊)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