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600万辆新台阶!中国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18





  1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3%;汽车出口额1174亿美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比从1.7%上升到3.3%。


  2023年以522.1万辆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后,2024年凭借641万辆的成绩蝉联首位大概率无悬念,尽管最大的竞争对手尚未公布全年数据,但前11个月的数据已被远远甩开,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持续放大。


  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把这些汽车首尾相连,可以从北京到罗马。”


  在新能源汽车的加持下,从2020年的108万辆到2024年的64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脚步向外,从汽车出口大国到出口强国,从“一车出海”到带动全链“走出去”,从敞开怀抱的东南亚市场到筑起高墙的欧洲市场,中国车企加速驶入“大航海”的攻守时代。


  量价齐升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如今突破200万辆,托举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在此期间,中国连续超越韩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成为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重要标签。


  出口屡次站上新台阶的背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车企“出海潮”。


  全国“销冠”比亚迪2024全年累计销量突破4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超四成,出口高歌猛进,累计40.77万辆,同比增长71%,远超国内市场增速,出口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正成为这家新能源“霸主”的新增量市场;


  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奇瑞集团2024年出口超114万辆,同比增长 21.4%,创下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吉利汽车2024年超额完成全年销量200万辆的目标,全球化布局提速,海外市场年销量达112万辆,同比增长约 21%。


  以比亚迪、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多家自主汽车集团,都将海外市场视为拉动2024年销量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当“不出海就出局”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借助自己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上的优势,与国际巨头车企如大众、Stellantis集团“牵手”,借力快速走向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与当地经销商合作,2024年先行完成渠道的铺建。在今年中国汽车的“出海图鉴”中,或许将看到更多新车企的身影。


  销量冲上世界榜首的同时,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也实现了“量价齐升”。汽车出口均价在2024年达到1.83万美元,虽然由于第四季度出口单价下降,与上一年相比还是降低了1100美元,但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1.45万美元。


  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向海外的这几年,让中国汽车的品牌价值在海外市场得到跃升。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给中国汽车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带来了机会,出口数量和平均价格都呈现强势增长。


  中高端化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助力下,这是一场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高质量的“换道超车”。


  “中国车企出海的窗口期已经出现。”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表示,中国已具备汽车产业全球化突围的核心要素,或将孕育下一代全球一流车企。


  全链出海


  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中国车企多数已经迈过了单一的整车“出海”阶段,转而追求技术、资金、人才、产品的协同输出,融入海外市场体系,在当地实现本土化生产成为终极目标,“一车出海带动全链”的多元出海模式加速显现。


  “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加快推动本地化发展,与外资品牌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价值链开展合作。”中国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要探索“中国创造、海外制造、海外销售”的本地化经营模式。


  2024年,中国车企海外工厂进入快速落地期。一方面依托更近的地理位置、更低的人力成本,以及降税补贴、关税豁免等系列政策红利,多家车企赴泰国建厂,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长城、长安已在当地市场实现从创造、生产、销售的闭环,产能同步辐射至东南亚及澳新市场;


  另一方面,在挑战更大的欧洲地区,车企开始巧妙借助合资力量完成本土化生产,2024年4月奇瑞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成立合资工厂;借助与Stellantis的合作关系,零跑也成功在欧洲落地生产电动汽车,并着手开始准备零部件本地化生产。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当下,海外建厂逐渐成为中国车企在海外追寻稳定且长远利益的共同选择。


  因新能源的切入,近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迎来变局,站在智电前方的中国车企“反哺”全球市场,外资车企开始向它们曾经的追逐者取经学习,以技术输出为核心的新合资模式开始奏效。


  长安、奇瑞站在新一轮技术争夺点上位,开始将其电动化技术赋能合资股东马自达、捷豹路虎,除了在中国市场销售之外,也将逐步走向海外;小鹏与大众、零跑与Stellantis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反向技术输出合作,更多国际汽车巨头电动化转身,实则“灵魂”被中国车企赋予。“拿钱换技术”的模式,在自主品牌与跨国车企之间轮次交替。


  依托庞大的出海规模,汽车产业链开始抱团走向海外。以宁德时代为首,众多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始多点开花,不仅抓住宝马、奔驰等国际车企向其供货,还在当地完成深化布局,加速海外设厂的步伐,尤其是欧洲市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完整、高效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优势所在,无论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南方新兴市场,这都是我们站稳脚跟的关键。”


  南北分化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让中国车企拿到了更多的主动权,当“走出去”成为必答题,“走去哪”成为车企决策的关键。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整车出口总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排名靠前的国家有比利时、巴西、英国、泰国、菲律宾。


  综合来看,燃油车市场格局无明显变化,中国“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正在被全球南北市场区别对待。


  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市场,当地国产汽车品牌较少,在燃油车时代就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汽车产业,投入新能源时代,通过补贴等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并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张开怀抱。


  尤其是泰国市场,被誉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桥头堡”,从燃油车时代“日韩车企的后花园”,逐步变成中日汽车争夺战的新战场,且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已成为当地主力品牌。


  在东南亚市场打得火热的同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在内的拉丁美洲及南美洲,以及中东地区、非洲地区,自主品牌渗透率较低,也成为中国车企争相布局的重点区域,比亚迪、吉利、小鹏、蔚来都在加速涌入新兴市场,实现多方“开花”。


  反观北方市场,北美和欧洲两大地区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两大市场,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除了日系品牌,老牌车企大众、宝马、福特几乎全部由此诞生,燃油车时代,这些品牌不仅在当地市场获得用户青睐,在全球市场也站在了领头位置。


  然而,电动化的浪潮袭来,让中国品牌脱颖而出,威胁了“守擂者”的利益,为保护当地品牌,贸易保护、关税“大棒”砸向在华生产的电动汽车,一道高耸的关税壁垒为中国车企向欧洲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高墙防守下,2024年,也有部分中国车企在中暂缓入欧计划,继续“下南洋”深耕。


  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在此情况下,中国车企欧洲出口量四季度下降,欧洲本土市场也遭到反噬,电动化陷入“迷局”。


  由此带来的市场冲击预料之中,但“欧洲市场之战”不得不打,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寻求入欧新思路。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关税提高,不会影响小鹏汽车的全球扩张计划。”多家车企“掌门人”也在展望2025年时重点表述了入欧决心。


  关税门槛下,在欧洲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任务愈发紧迫,除了成功在当地实现本土化生产的奇瑞、零跑,比亚迪的欧洲工厂也在建设当中,吉利、蔚来、小鹏在内的中国头部车企,也均有明确的欧洲建厂规划。


  2025年是关税政策完整实施的第一年,“逆风”向欧,终局未定,尽管车企决心坚定,但关税这一关仍不好过,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今年的汽车出口,行业内大多持保守态度。


  “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和市场变化,包括欧盟加征关税等外部环境压力加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基于多方因素考虑给出了增速放缓的预期,预计全年出口同比增长5.8%。(记者 巩兆恩)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