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入提速发展新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06





  近日,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发布了《“万辆百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燃料电池示范车辆已突破一万辆,加氢站超过140座,累计氢气加注量1.6万吨,累计纯氢运行里程2.3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营里程16.4万公里,减碳量达到13万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逐步进入规模化提速发展新阶段。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具体情况,中汽政研对本《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示范带动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以下简称“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通过示范城市群组织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2021年下半年,五部门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个示范城市群,全球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两年多示范运营,各城市群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建设、车辆推广、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政策制度完善等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车辆达到11334辆,加氢站143座。整体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对产业带动效果十分显著,示范启动以来,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全国的70%左右。


  货车成为主力车型  物流配送场景占比最高


  《通知》提出,“要明确合适的应用场景,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经过两年多的示范,燃料电池各类车型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从公交拓展到了更加多元化的领域。


  《报告》显示,我国燃料电池货车销量占总销量的65%左右,重卡成为燃料电池主力车型;分季度看,货车销量占比持续走高,2023年二季度以来已基本稳定在80%左右。


  企业方面,宇通集团、北汽福田、佛山飞驰等商用车优势企业处于领跑地位,示范推广量均已超过1500辆。从应用场景看,示范车辆主要场景集中在物流配送、通勤客运、冷链物流等场景,其中重卡物流应用规模最大。


  运营效果方面,示范车辆月均行驶里程浮动在2000至3000公里之间,累计纯氢运营里程超过2亿公里,纯氢里程占比达到94%,车辆主要动力来源于氢气。


  产业链基本形成  系统成本降低八成以上


  构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是示范政策的另一重要内容,经过两年多示范,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示范前大幅提升。


  整车方面,84%的燃料电池汽车纯氢续驶里程达到300km及以上,97%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额定功率达到80kW及以上,整车技术指标已大幅优于示范初期设定的技术标准要求。


  燃料电池系统方面,亿华通、重塑、捷氢等龙头企业配套量已经超过1000台套,87%的系统质量功率密度达到450W/kg以上;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系统成本已降低至2000-2500元/kW,较示范前降低了80%以上。


  关键零部件方面,电堆、空气压缩机、膜电极、氢气循环系统、双极板等五项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0%;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已初步实现国产化突破。


  整体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加氢价格持续走低  加氢时长在15分钟以内


  高效的氢能供给是燃料电池汽车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显示,示范以来城市群累计建设加氢站140余座,其中牵头城市站点较多,90%以上为35MPa加氢站。


  加氢价格方面,加氢站枪口价多数集中在30元/kg左右内,也有小部分分布在50-60元/kg;从趋势看,在示范补贴支持下,平均氢气价格已从示范初期的55元/kg左右,降低到32元/kg,降幅超过40%。


  加氢时间方面,77%的车辆单次加氢时长不超过15分钟,每日加氢需求最为集中的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15点,在晚上20点左右也存在加氢小高峰。


  综合来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启动两年多以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从产业培育期,逐渐进入到提速发展期,整车和零部件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车辆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优势应用场景更加明确,氢能供给体系初步形成,示范政策提出的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明确合适应用场景、探索有效商业模式、完善政策制度环境等目标已经初步完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整体规模仍偏小,参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要实现商业化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引导和培育,才能让产业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跑出“加速度”。


  面向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政策层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并加快研究示范结束后的接续政策,尽快明确未来政策导向,为产业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开创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