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目前,机器人也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总台记者 窦筠韵:最新发布的GR-1通用型人形机器人一共有54个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增加它的灵活度,使它更接近人类的行动。它行走非常平稳,同时关节还可以进行弯伸和扭转,每一个关节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每一台机器人的运动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操作,比如,机器人在原地运动状态可以进行左挥手、甩胳膊、打招呼等一系列动作。在进行末端抓取时,还可以抓握或者抖动手,非常精细。
某机器人公司总裁 顾捷:人形机器人有个很大的特点,它可以适应人类的环境,有灵巧的双手,可以去完成一些通用性的任务。这样的机器人,不需要改变它的外观外形,只需要增加软件上的功能,就可以完成一个新的任务。所以它适应于环境,现在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交付。
总台记者 窦筠韵:帮助病人进行康复的机器人,可以根据病人手部力量的多少进行辅助推力,机器界面上还有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得康复训练不无聊。
某机器人公司产品经理 高崇力:现在这种重复的训练,可以被智能机器人完全替代。像平面的、复合的运动和单关节手腕的运动,或者是脚踝的运动,现在在社区医院当中,基本上可以完全实现康复的需要。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