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端热情高涨 氢燃料车快马加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27





  随着能源端发力氢能产业,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得以提速,通过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带动整个氢能系统的发展成为各方共识。但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还需要迈过降本大关,而成本又与规模紧密相关。如何兼顾扩大规模与降低成本,是尚处在探索期的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发挥燃料电池车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能源大省借助氢能加速能源架构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陕西、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多地先后举办各种活动、发布规划,发展本地氢能产业,以期通过氢这种终极的绿色能源加快完成本地能源结构转型,赢得面向低碳未来的主动权。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届时,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普及及应用,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将达550万套/年。正是看到氢能经济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地都在加快氢能发展步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黄永和强调,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2060年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80%以上的总体目标,清洁氢能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加快推进绿氢发展也是能源大省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燃料电池汽车在氢能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所言,正是看到燃料电池汽车的这种引领作用,各省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汽车,希望其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本地氢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为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2%和37.3%。中汽中心副总经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表示,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与10年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类似,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陈平表示,氢能交通应用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35年全球占比预计达5%。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宇通燃料电池专业首席工程师张龙海也表示,基于碳中和目标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驱动,未来10年,我国将开启一个由氢能汽车、电动汽车组成的氢电并存的社会。


  降本是市场化发展关键


  欧阳明高强调,燃料电池汽车想要快速市场化,必须降低成本,只有其使用成本与燃油车基本相当,甚至更具优势,才能打开市场。事实上,当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核心零部件、整车和其他各环节,成本普遍较高,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其未能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根本因素。


  吴志新表示:“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是其能否市场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坦言,未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有很大的降本空间。以空压机为例,当前空压机价格为1.5万元/套,预计2025年降至1万元/套(万台级);当前氢气循环泵的价格1.5万元/套,预计2025年降至8000元/套(万台级);当前引射器价格1.2万元/套,预计2025年降至5000元/套(万台级)。


  规模化是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惟一手段。只有规模提升了,零部件的研发、开模、生产等成本才能被分摊,也才能推动降低燃料电池汽车各环节的成本。吴志新坦言,扩大规模是降本最核心的方式,预计当市场规模从万辆发展到10万辆、再到百万辆之后,成本将呈量级下降,最终实现在无补贴情况下与燃油车裸车成本基本平价。


  众所周知,10年前,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之时,我国率先开启了政策支持,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其开启了市场化进程。今天,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与10年前的电动汽车极其相似,无论是在技术端,还是在产品应用层面,都需要政策给予支持,以帮助其完成初级的市场化推广。事实上,近两年燃料汽车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政策扶持才有了起色,步入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客车大型化、货车载重化 乘用车再出发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合伙人何松松表示,在技术、政策、投资等多重利好带动下,氢能源产业已进入市场化前夜。2020年末起,利好氢能源的政策频出,2022年国家层面明确了氢能的战略级地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为氢能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以燃料电池用氢价格为例,示范城市的价格在55元/公斤,而全国平均价格为60元/公斤。正是示范城市有相关支持政策,这些地区的氢气价格才有所降低。在技术、产品市场推广等环节也遵循同样的路径,政策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是近中期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吴志新强调,首先要研究制定关键零部件先进产品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产品评价规范,支撑示范政策实施,推动产业化应用;扶优扶强,选出真正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大功率系统、70MPa欧Ⅳ型瓶、液氢等先进技术是未来产业与政策引导重点,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普遍提升至110kW以上,部分先进产品已达到240kW以上。


  长期看,需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完成示范任务;支持政策不统一,导致示范协同效应差。”吴志新表示,在应用场景方面,燃料电池汽车要打破目前短途区域行驶的限制,逐步建立跨区域、跨城市的氢能高速,并带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和应用场景的日趋丰富:客车大型化、货车载重化,乘用车再出发。


  “上游制氢成本居高不下、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应用端创新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寻找加速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关键。”在何松松看来,在氢能源发展初期,国家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提供补贴优惠、规范行业法规等利好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品类创新,从而真正激发行业发展活力,推动行业快速成长。(记者 王金玉)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