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以 “共话数智赋能 践行数字转型”为主题的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之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分论坛在山东济宁举办,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地方政府、各地工信主管部门以及获得单项冠军企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探讨交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探索和新路径。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济宁市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张胜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闪四清、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工业工程所所长李鹏作主题演讲;来自制造业的企业代表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和成果。本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会议由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郭和生主持。
数字化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说,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推动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将数字化作为重要的抓手和动力。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任。数字化创新应用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支撑智能制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
济宁市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张胜明说,济宁市始终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放大、叠加、倍增的创新效应,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济宁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营收510亿元,同比增长74%。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国家级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3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7家。
数字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领域
“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说,高危流程制造业无人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以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介绍工业企业向 “智慧工厂+健康工厂”转型的路径和探索。他认为,我国石化行业网络化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的开发应用,在时间上与美国同步。高金吉倡导,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不要等外国人提出后再去弯道超车。中国要勇于自主创新,在世界上率先创建智慧健康工厂,实现智能安检流程制造。他指出,工业系统千差万别,装备种类繁多,结构、工况及故障机理复杂。仅靠IT人员数据分析难以实现溯源诊断与智能运维。因此在建立智能运维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技术与装备技术、产业知识经验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高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闪四清认为,在数实融合的大趋势中,数智化可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他解释说,数智化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二者的过程结合构成人机深度对话,使机器继承人的某些逻辑,实现深度学习,甚至能启智于人,形成以智慧为纽带的人机一体的新生态。他说数智化可以在工业设备健康管理、智能质检、参数性能优化、3D分拣机器人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数字化转型是关系到企业生死的长远规划。”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工业工程所所长李鹏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切勿单点规划逐个推进,否则后期系统间协同、利益平衡、流程机制等问题将随着转型维度的扩大而被无限放大。他建议,企业在数字化的源头先做好数据治理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待基础夯实后,以整体布局、试点先行的策略全面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践行数字转型已成制造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数实融合的大趋势下,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率先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会上,圣奥集团副总经理赵秀江分享了公司用数字化推动公司业务变革,进而构建新的竞争壁垒的探索和实践。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副总余明明介绍了中国商飞民机制造数字化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公司对标一流航企,全面布局数字化的进展和收获。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欢结合实践分享了数据资产管理助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方向。伊利集团设备副总监魏吕博结合乳制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分享打造婴幼儿奶粉数字化工厂运营新模式的收获及展望。
纵观科技变革,从机械化、电气化再到信息化和数字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制造业面前的必答题。制造业企业应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提升数字化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在融入国家工业发展的大战略之中,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王棕宝)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