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中国内燃机行业在经历市场寒冬后开始进入回暖的春天。多家企业推出了新款机型,新能源产品已经成为新品主力。
2月市场逐步好转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内燃机行业销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逐步转好,投资、生产、需求都得到改善,各终端市场也有向好趋势。2月内燃机销量348.77万台,环比增长29.33%,同比增长9.62%;1-2月内燃机累计销量617.35万台,同比增长-17.72%。终端方面,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累计销量均下降15%左右,其他各个细分市场如农机、工程机械等累计销量也都是下降状态。
2023年前两个月内燃机出口降速有所减缓,进口降幅扩大。一方面,开年以来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上年末受疫情影响积压的外贸订单得以释放助推了本期的出口表现;另一方面,外需走弱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成为了外贸发展的难点。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具体到内燃机行业,进出口表现总体平稳,出口增长高于进口。
新品定位新能源板块
盘点二月发布的内燃机新品,新能源成为其中的关键词。3月17日,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混合动力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 (IE-POWER),在河南驻马店配套山东五征、徐州凯尔、江苏沃得、河北铠特等品牌拖拉机上市,这标志着玉柴混合动力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完全实现商业化。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技术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装备安全发展的 “卡脖子”问题。玉柴率先推出首款国产混合动力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实现了国产电驱无级变速0到1的突破,并首次将我国大型农机装备带入了新能源赛道。
近日,潍柴也推出了为中国重汽专属定制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WP13NG/15NG发动机,以及搭载该系列发动机的重卡产品。
之所以各大内燃机企业新品都定位在新能源板块,其信心也来源于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开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迎来高增长。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7万辆,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79.5%。此外,多地海关也相继发布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汽车出口同比大增,国产新能源品牌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
多方推动内燃机减碳方案
目前内燃机减碳方案中,已经形成一定产业与市场规模或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有:纯电驱动、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发动机装调工、高级技师鹿新弟表示,纯电驱动方案的最大挑战在于动力电池的容量、质量、成本、使用寿命。氢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两种。其中,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高 (99.99%),依赖于稀有金属铂,模电极、双极板及辅助系统致使燃料电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他表示,虽然2022年以来,有一汽、北汽、广汽、潍柴等国内多家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相继发布氢内燃机研发成果以及推出样机,但氢内燃机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后续还有很多艰难的工作要做。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近日召开的 “内燃机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研讨”上,一汽解放总经理助理、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钱恒荣表示,从产业趋势看,新能源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产品已在乘用车领域广泛应用,奔驰、大众等车企均启动了全面电动化的计划;同时,新能源产品也加速在商用车领域渗透,对传统内燃机产业发展的冲击进一步加剧。
钱恒荣表示,要适应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以往内燃机行业被动式地执行排放法规标准,在今后内燃机排放法规标准制定和实施中,协会要主动发出行业的声音。适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转变,内燃机行业要做好先行军,做好 “碳核算”工作。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德平则呼吁国家从四个方面支持氢燃料内燃机产业发展。推动明确氢燃料内燃机定位,支持氢燃料内燃机产业化推广;推动国家科研项目立项,支持对氢燃料内燃机基础研究;推动成立氢燃料内燃机产业合作联盟;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大规模应用。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计维斌表示,政府应尽早正式立项启动 “国家第七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研究,给予标准研制相对充裕的时间,并尽早发布,合理安排实施步调,体现中国特色和应用场景,给行业企业、用户等产业链留出合理的时间来开展生产、研发等准备;在排放标准制定中,更好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在行业相关数据搜集及分析、标准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环节的深度参与作用,完善标准的可实施性,更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在设置排放限值时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因素、测试装备能力、我国汽车工业及关联行业领域的实际发展水平。(记者 郭宇)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