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内化肥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主要化肥品种价格虽仍处近三年来相对高位,但整体呈连续下行态势。截至2019年底,中国化肥综合价格指数报收于2039.4点,同比下跌10.5%,较年初下跌9.7%。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19年化肥用量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预计2020年国内化肥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销量下滑或成为新常态,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湖南田博农资公司营销总监朱建:氮肥呈现四大特点
2019年氮肥价格前高后低,年末较年初下跌13.6%,是所有肥种中跌幅最大的,这与前些年氮肥特别是尿素价格涨幅较大有一定关系。2020年氮肥市场可能会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产量有所增加。目前氮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已近尾声,与此同时在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地还有新产能在增加,其他地区一些优势企业也有扩产动向,预计2020年新增尿素产能252万吨,其中包括湖北三宁80万吨/年、内蒙古乌兰集团120万吨/年、山东明水52万吨/年装置等。2019年我国氮肥产量扭转多年来下滑态势,出现小幅增长,2020年预计产量继续小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二是市场行情变化快且频繁,淡季周期长,旺季时间变短。氮肥市场影响因素较多,环保、煤价、出口、印度招标、下游集中拿货等都可能影响价格,往往一有点风吹草动,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波动频繁。
三是流通环节快周转、低库存。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经销商存货积极性大幅下降。近年来,氮肥市场传统淡储旺销模式被快周转、低库存模式所取代,预计2020年也不例外。
四是尿素出口不会有大幅增长。全球氮肥市场总体供大于求,预计2020~2024年,国际尿素市场新增出口外向型产能将超过需求的增长,尿素出口难有大幅增加。
广西绿鸣农资有限公司经理王文康:磷肥出口形势不乐观
2019年磷肥价格下跌9.6%,主要是受国际磷肥价格下跌、原料硫黄价格走低、市场需求平淡等因素影响。从2020年看,磷肥出口形势不乐观,难给国内市场带来支撑。
我国自2007年起成为磷酸二铵净出口国;磷酸一铵、重钙等产品的出口量也较大,国内磷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随着中东等地新建磷铵装置投产,我国磷铵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2019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出口磷酸二铵534.2万吨,同比下降13.9%。2020年磷酸二铵的出口状况仍不乐观,未来磷铵减产或将常态化,出口减少。
但价格经过大幅下跌后,磷酸二铵与复合肥相比仍有一定的比价优势,或对磷酸二铵市场形成支撑。另外,硫黄市场走势也要密切关注,2019年磷铵价格大幅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硫黄价格暴跌。2020年硫黄价格预计止跌反弹的可能性较大,这对磷铵市场形成利好。
广东长宇农资公司总经理许年慧:钾肥大合同价将下降
2019年钾肥价格跌幅9.7%,一方面原因是国际钾肥价格下跌拖累;另一方面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价格下跌相关。
2020年钾肥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钾肥大合同价格。2019年10月,印度签订280美元/吨的钾肥大合同,这一价格已经高于当前中国钾肥市场成交价格,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中国未能签订2019年钾肥大合同,预计2020年开春后将重启大合同谈判。
2019年全球钾肥的低迷行情极有可能延伸至2020年,且我国至今仍保持着全球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2020年大合同价格低于280美元/吨几乎成定局。
近十年来,我国钾肥大合同价比印度要低0~30美元/吨,预计未来中国钾肥大合同价格或将锁定在250~260美元/吨。一个原因是全球钾肥过剩压力大,而中国钾肥供应量不断攀升,且卖方急切的出货意愿要明显强于买方的购买欲望。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时间推移,卖方更需要中国合同价格来稳定大局,从而带动潜在需求国家进行采购。
江西赣州化肥经销商袁新民:复合肥行业洗牌加速
复合肥是2019年跌幅最小的化肥品种,主要原因是复合肥价格相比于单质肥有一定的滞后性。从2020年来看,国内亩均化肥用量将会继续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亩均单质肥用量下降,但亩均复合肥用量仍有提升空间。作物专用肥需求不断增加,有提质增效功能的复合肥将开拓新市场,重点发展方向为缓控释肥、水溶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含中微量元素肥料和功能性增值肥料等新品种。
2020年复合肥市场的另一特点是行业洗牌速度继续加快。近年来,复合肥行业虽然关停了不少中小企业,但总体减少的产能并不多,并且由于投资少和易建性,还有新的复合肥产能在兴建,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此外,原料价格相对较高,而复合肥销售价格却难以提升,生产企业效益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2020年,复合肥行业将进入质量、品牌、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时代,大、中、小型企业都面临考验。(周和平)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