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聚偏氟乙烯(PVDF)价格或继续走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08





  今年,国内聚偏氟乙烯(PVDF)市场延续下跌趋势,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低。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截至6月28日,锂电级PVDF企业报价跌至6万元(吨价,下同),较去年同期下跌40%,较年初下跌22.58%。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新装置有投产预期,供应端竞争压力加大,在需求和成本缺乏调整动能的背景下,PVDF价格仍有继续走低的可能。


  华鲁恒升新能源新材料主任营销师曹秋丽:价格跌落 漫漫回归


  PVDF具有良好介电性、压电性、热电性能,在目前含氟聚合物中产量位居第二。PVDF主要用于锂电池、涂料、太阳能背板膜等领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级PVDF也被各路资本爆炒,2022年6月最高涨至60万元。但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PVDF价格快速回落,之后一路下行,今年年初跌至7.75万元,至6月底进一步跌至6万元。


  数据显示,三元电池所需PVDF用量约为2%,磷酸铁锂电池用量约为3.5%。据业内测算,一般1GWh三元电池需要约20吨PVDF,1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约35吨PVDF,预计到2025年全球对于锂电级PVDF的需求量超过12万吨。


  近几年,国内PVDF产能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是PVDF产能集中投产期,年产能达到22.5万吨,同比增长70.45%,但产能利用率低至39%。即便如此,业内仍有项目上马,预计到2025年PVDF产能有望超过30万吨,远超市场需求。


  卓创资讯行业分析师王鑫玥:供过于求 成本疲软


  从今年1月开始,国内锂电级PVDF月均价格持续处于历史最低价格以下,并不断创出历史新低。上半年,PVDF均价在6.8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5.02%。


  2024年,PVDF价格延续2023年下跌行情且持续走低,主要原因在于供大于求及成本支撑不足。


  一方面,行业生产端竞争压力较大,竞价出货现象较为普遍。上半年,PVDF在锂电池领域需求虽同比持续增长,但较2023年下半年偏弱;而其他领域需求相对平稳,整体需求偏弱为主,对价格影响利空。而今年上半年PVDF月产量普遍高于2023年平均水平,产量增加但需求不足,行业库存水平不断提升,供过于求状况加剧,对价格持续利空影响。在双重利空影响下,锂电级PVDF价格只能向下。


  另一方面,经过近几年行业装置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PVDF上游原料R142b、R152a供应增加且外采需求减少,在供应相对充足的背景下,原料价格在成本线附近低位徘徊,成本端对PVDF价格缺乏支撑。


  隆众资讯行业分析师孙亚奇:利润缩水 守价保利


  前期入局者追捧PVDF的高利润,大量上马、扩建新产能,导致如今供需失衡。而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俘获消费者“芳心”,降本增效成为不二之选。今年上半年,PVDF产品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据隆众资讯数据监测,在PVDF锂电池正极黏接剂市场,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下降58.78%,二季度价格同比下降47.39%。受此影响,PVDF利润“滑梯”式缩水,一季度利润同比大跌77.17%,二季度同比大跌81.19%,截至6月底,每吨利润已跌至万元以下。


  进入下半年以来,PVDF各牌号价格与上半年走势保持一致,没有明显大涨大落,基本保持守价保利状态。


  长期来看,外部环境变化莫测,产能结构性失衡及消费降级背景下,产能消耗需要一定时间,消费市场也需要时间焕发活力,在艰难的过渡期里坚守长期主义心态尤为重要,耐得住寂寞、专注产品技术升级的企业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卓创资讯行业分析师王鑫玥:偏弱运行 继续走低


  进入下半年,行业供大于求、成本缺乏支撑两大利空因素或延续,PVDF市场行情或持续偏弱运行。加之新增产能存在释放预期,或加剧国内供大于求的现状,价格仍不乏继续走低的可能。


  成本端来看,上游主要原材料R152a供应宽松,对PVDF的成本支撑偏弱。其他原料无水氢氟酸、电石等产品需求占比较小,对PVDF成本影响亦有限。


  供应端来看,上半年多家企业新装置投入试生产,合计年产能3.1万吨,下半年万华化学四川基地新项目装置或投产,供应端竞争或加剧,对价格利空影响偏强。


  需求端来看,下半年锂电池生产进入旺季,或带动PVDF需求增加,磷酸铁锂在正极材料中占比提升对PVDF需求亦有一定增长带动作用。但锂电池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对于PVDF需求增长带动有限,其他下游涂料、制品、膜材料等领域需求变动空间有限。


  综合来看,预计下半年锂电级PVDF价格或继续下跌,价格波动幅度或在5000元至1万元。(刘海军 )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