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化工市场供过于求,行业格局深刻演变,资本市场基础化工板块营收、利润双下降,2024年或进入修复阶段。
飘红板块屈指可数
开源证券指出,2023年统计的329家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618.43亿元,同比下降5.95%;实现归母净利润1077.17亿元,同比下降43.14%;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6.79%、5.49%,同比分别下降3.36%、3.59%;业绩飘红板块屈指可数。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轮胎板块迎来历史少有的大丰收。财报显示,2023年10家轮胎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49.58亿元,净利润9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6%和116.86%。10家轮胎上市公司主营收入除华谊集团只增长6.14%外,其余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除青岛双星继续亏损外,玲珑轮胎等9家公司全部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9.9亿条,同比增长15.5%;出口6.2亿条,同比增长11.6%,轮胎消费需求回升明显。
日用化工板块表现也较为抢眼。2023年,20家日用化工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04.74亿元,同比下降8.58%;净利润58.15亿元,同比增长55.48%。
盈利能力多数下滑
2023年,基础化工板块整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因为化工行业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很多细分子行业分处不同赛道,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2021年周期上行推动量价齐升带来的快速增长后,许多化工企业开启了大扩张模式,部分细分子行业开始出现供过于求,从而导致板块盈利能力下滑。从各细分子行业来看,业绩下滑显著的细分领域有农药、化肥、氟化工、有机硅、民爆制品业等。
2023年,受宏观经济及市场供需变化影响,农药行业整体低迷,多数企业效益处于三年以来最低水平。年报显示,32家农药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618.91亿元,同比下降18.35%;净利润43.71亿元,同比下降73.05%。统计的25家上市肥企共实现营业收入3126.31亿元,同比下降11.00%;净利润259.16亿元,同比下降50.83%,其中超60%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超80%的企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仅芭田股份、史丹利、柳化股份3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均上涨。统计的24家氟化工企业共实现营收1747.72亿元,同比下降11.99%;净利润100.98亿元,同比下降67.20%。13家民爆制品企业实现营收683.76亿元,同比增长7.30%;净利润37.4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20%。
据百川盈孚及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价差同比下跌为主。进入四季度以来,受需求复苏以及成本支撑,化工产品价格环比有所改善。截至2023年底,主要化工产品第四季度平均价格环比上涨、持平和下跌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45%、1%和54%。
周期有望震荡向上
2023年,化工行业景气触底,生产价格指数底部震荡。展望2024年,能源价格仍将维持在中枢以上,供给端压力虽有释放,但行业自发优胜略汰,化工生产价格有望持续修复,周期有望震荡向上。
供给方面,从国内看,本轮自2022年以来的化工扩产周期进入尾声。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再设单位GDP能耗降低具体目标,新“国九条”出台引领高质量发展,化工行业或迎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供给侧边际有望大幅改善。从全球看,我国化工品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化工作为长链条行业,产能转移并未发生,且由于海外化工装置受高油价等因素影响陆续有装置退出,中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需求方面,2024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经济景气水平稳步回升,国内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全球补库需求渐启。
光大证券表示,轮胎行业基于海外企业降本和消费降级需求的推动,中国轮胎出口性价比优势凸显,给中国轮胎带来新的出口机会。其次,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国内部分轮胎企业已在海内外占据一定份额,随着海运周期恢复政策、海外经销商库存接近去化完毕。
氟化工板块方面,自20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其价格稳定上涨,利好制冷剂上市公司。
磷化工板块方面,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磷化工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磷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业内人士也看好磷化工板块。
钛白粉板块景气也将有所复苏。今年以来,受国内需求弱修复以及海外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钛白粉企业出口订单维持高位,叠加钛矿价格持续上调,成本端有较强支撑,我国钛白粉累计涨价超过1000元/吨。
碳纤维板块,《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碳纤维行业的发展。(罗阿华)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