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煤化工崛起“晋”行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17





  5月11日,一场为中部地区能源化工产业崛起的“头脑风暴”在山西太原开启。来自业界的产业管理者、科学家和企业家齐聚2024山西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科创大会,激荡思想、启迪智慧,为新时代山西煤化工产业培育具有山西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建言献策。


  以绿色为底色 加速拥抱“碳机遇”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应是煤化工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这是多位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


  “‘双碳’目标是倒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由此而来,且一脉相承,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武东升谈道。


  据介绍,山西作为我国新型综合能源和重化工基地,煤炭年产能达到14.3亿吨。


  “对于山西来说,推进煤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培育新质生产力既是方向也是动力。”武东升提示道,在“双碳”背景下,煤化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要重视ESG和高耗能项目的管理。一则,ESG是引领金融投资的新引擎,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二则,未来全球资本流动都将符合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的基本规律。煤化工行业要高度重视转型金融、绿色金融,以及PE/VC的发展和作用,还要重视碳关税的影响。如果国际碳关税联盟成立则将影响巨大,我国出口贸易的成本因碳关税将提高约30%。因此,企业要高度关注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发展和转型。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天福认为,传统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一定要重视与“双碳”目标融合发展。“未来,碳排放必会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张天福说。


  据了解,晋南钢铁成功开创“钢焦化氢电”一体化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模式,不仅实现了上述行业耦合发展,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协同减碳“成绩单”。


  山西安泰控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学明认为,让煤化工产业更好地拥抱“碳机遇”,企业既要把相关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践行“双碳”使命,还要利用碳资产管理平台及早摸清“碳家底”,为参与碳交易做好准备。


  “绿色和低碳可比作煤化工产业再次腾飞的翅膀。插上翅膀,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便指日可待。”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晋平如是说。


  以创新为核心 跳出资源“陷阱”提高附加值


  “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新的产业所创造的生产力,还应该包括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创造的生产力。创新,尤其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当之无愧是以上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房倚天谈道。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对此持相同意见。他指出,煤炭具有兜底能源安全保供的重要属性,但企业切勿掉入资源“陷阱”。煤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赋予该产业低碳、高端、先进制造等属性,煤炭的附加值将至少提高2~5倍。“简而言之,煤化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在提高附加值、降低含碳量。”孙予罕说道。


  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下游、重点进军高端应用领域的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恒对此颇有感触:“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他坦言,太行润滑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现,开发出具有市场前瞻性的“爆品”,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并以此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壁垒至关重要。


  “煤化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可重点关注3个方向。”房倚天详细介绍说,一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以科技创新促进现有技术升级,不断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开发新一代煤、油、气、化一体化技术,煤化工耦合绿电或生物质能值得关注。二是推动现有煤化工转化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比如将煤气化技术应用到煤电深度调峰、绿电消纳等领域。三是开发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构建新的化石能源产业技术体系。


  上海电气集团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施俊鹏补充道,低阶煤热解制气替代焦炉气是近年来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今年该公司已陆续签约4个相关项目。此外,山西兼具丰富的煤炭和较好的风光资源,发展绿电制氢耦合甲醇具有明显优势。“期待接下来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甲醇项目进园区的管理体系,推进更多甲醇新技术落实、落地。”施俊鹏说。


  以政产学研金服用为纽带 让新质生产力“开花结果”


  “空谈误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落地。当前,传统产业中的不少企业正面临利润低等困难,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急需沟通、转化技术的平台,也需要来自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多方支持。”张天福的发声引得在座企业家频频点头。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张建胜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源头,但技术实施和迭代需要转化落地的平台,必须和用户企业合作。这也有助于多方迸发新质生产力。”


  以政产学研金服用为纽带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山西煤化工产业崛起,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山西省化学会理事长郭炜认为,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发展模式还面临3方面制约。一是高校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前沿高端领域,与部分企业的发展需求适配度不高。二是部分企业现有技术的成熟度较高,再次升级的难度较大。三是高校的学术追求与企业技术应用的融合度还有提升空间。“归根结底,以政产学研金服用助力煤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人才。”郭炜说。


  “相较于发达地区,山西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发展模式恰恰能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促进企业发展。”郭炜表示,山西大学根据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专门成立了技术转化与产业管理处、国内合作与交流处以及10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由山西大学参与的一项技术转化项目转化金额达到2600万元。


  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看,山西省委金融办政策研究处处长王永宏表示,煤化工行业还需加强与其他有关行业的良性互动,修订完善行业发展规范,加强行业间、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助力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


  山西煤化工企业中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为增强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山西省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民营经济局。作为民营企业“娘家人”代表,山西省民营经济局副局长冯志山表示,民营企业参与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不仅能提升创新活力,还有更多机会参与省级以上重大建设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对实现新质生产力在煤化工产业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助益颇多。


  守正创新正当时,风云际会逐浪高。“传统能源的历史使命还远没有结束。新形势下,传统能源在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仍大有可为,未来煤制氢能、甲醇等都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要注意的是,能源转型必须坚持先立后破原则,这也是最务实、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对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曾经的能源化工产业摇篮,正在向下一处高地发起冲锋。中部地区能源化工产业崛起争先“晋”行时的号角已经吹响!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