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稀有气体市场经历了价格飙升和急跌的大幅震荡行情。这期间,高昂的价格引发国内稀有气体投资热潮,但受市场环境、中间商效应以及投资方式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供需明显失衡,市场寒气逼人,到去年年底,价格跌至近6年来的最低谷。稀有气体行业怎样才能走出寒冬?复苏的春天还远吗?面对这些问题,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电子气体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业内应多关注低成本制造能力,将重心放到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敏感度、加快关键核心部件及流程研发、积极拓展应用等方面,让稀有气体价格恢复到“健康”水平,让市场复苏的春天早日到来。
投资热引发“过山车”行情
中国电子气体百人会稀有气体分会会长李红指出,2020年至2023年,氪、氙气体价格经历了从加速上涨到弱势下降的“过山车”式剧烈波动。这期间,高昂的价格引发稀有气体投资热潮,2023年产量明显扩增。
“2023年,中国氪气、氙气产能预计分别达到14.84万立方米(年产能,下同)和1.79万立方米,产量预计分别增至9万立方米和0.8万立方米。需求方面,2023年,国内氪、氙气体市场消费量分别在2.2万至3.2万立方米和0.2万至0.3万立方米,两相对比,国内稀有气体市场供需明显失衡。这就导致2023年年底我国稀有气体市场价格已处于近6年来的最低谷。”李红介绍说。
多重因素影响市场
李红表示,氪、氙气体等稀有气体的市场价格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受大环境影响,市场复苏动力不足,同时稀有气体存货没有机会完全释放,从而形成中间商效应,出现明显的供需差。从目前情况看,这种“低迷”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李红认为,目前中间商对市场价格影响明显。自从2021年下半年氙气价格开始上涨,中间商便不断采购稀有气体用于销售并囤货,拟低吸高抛。由于目前稀有气体价格处于近年来低位,只要价格稍微上涨,就会有中间商抛售,这就导致刚刚上扬的价格又迅速被抑制,所以近期稀有气体价格难以迅速恢复。
“不仅如此,稀有气体投资方式的变化对生产成本影响也较大。以前,稀有气体装置多是随着空分装置一起设计、建设、投产,但近两年投资的稀有气体装置多是在已有的老空分装置上进行改造,建成外挂式的稀有气体提取生产线。一旦市场价格出现持续下行,产线盈利能力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形成倒挂,这直接导致很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李红强调,氙气生产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能源介质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每立方米氙气的生产成本在几万元以上,如果开机率低,成本还会更高。
需求好转复苏有望
“半导体是氪、氙气体的重要应用市场。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同比增加6.9%。中国电子市场的逐步好转或将持续利好电子气体行业。”李红表示,稀有气体市场价格经历了“先扬后抑”,随着经济大环境逐步好转,2024年稀有气体市场也有望得到复苏。
李红指出,2024年,行业要更加关注低成本制造能力,提升稀有气体的盈利能力。同时,她希望生产商、中间商达成共识、主动作为,共同推动稀有气体价格恢复到“健康”水平。
“对于国内半导体客户而言,他们主要关注气体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价格。例如IC集成电路晶圆的制造用气品种多,对气体纯度和品质的稳定性要求高。在目前批量生产超级芯片过程中,氙气、氦气、氖气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原料。”李红表示,企业要把精力集中到全面满足半导体行业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上来,沉下心提高系统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中国电子气体百人会副会长、中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佳荣指出,半导体市场存在周期波动性,作为其上游的稀有气体行业要对市场波动敏感,建立预判机制,提前布局;战略性选择和管理供应链,建设上游生态。同时,面对国外对我国半导体工业的限制和封锁,业界应加快关键核心部件及流程研发,在14纳米/10纳米产线国产化上实现突破和创新。(耿明月)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