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区域动荡不断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化工产品市场表现低迷。2024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化工主要产品市场是会延续低迷还是触底反弹走势好转?自今日起发布《2024年化工市场展望》系列报道,对部分化工产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及企业提供参考。
2023年,国内精对苯二甲酸(PTA)市场总体呈现“M”型震荡上行态势,年涨幅达到5.58%。展望2024年,基于产能持续投放、供需错配格局延续的判断,PTA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或将加剧,低加工费倒逼落后产能加快出清,行业产能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2024年PTA市场仍偏弱运行。
供需错配仍存
“2024年,PTA行业计划投放新产能950万吨(年产能,下同),若投产进度顺利,总产能将达9000余万吨,产能增速约11.8%。”生意社分析师夏婷认为,今年PTA仍处在过剩周期内。
从供应端来看,至2023年底,PTA行业总产能达到8061.5万吨,产能增速达16.4%。产量方面,2023年国内PTA产量约6400万吨,较2022年增长990万吨,产量增速达18.3%。综合来看,预计2024年PTA产能将继续增长,增速预计在11.8%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聚酯总计新增1035万吨产能,剔除137万吨淘汰产能,至年底产能总量达7932万吨,产能增速12.3%,处于近几年以来最高水平,呈现出高投产、高产量、高出口以及产能利用率提升的特征。2023年聚酯创纪录的扩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聚酯产品生产利润下降或生产亏损幅度扩大。2024年,计划投产聚酯产能达到700多万吨,由于部分聚酯产品利润堪忧,预估实际投产较2023年会明显下降。此外,隆众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国内熔体直纺涤纶长丝预计有116万吨投产规划,相较于过去五年的高扩能周期,目前涤纶长丝行业投产步伐已明显放缓。
综合来看,基于PTA供过于求的现状以及PTA上下游新装置的投产情况,2024年PTA产业仍处于大幅投产周期,下游聚酯投产增速将略低于PTA产能增速,无法给予PTA较大的消费增量。基于此,夏婷预计2024年PTA累库压力将会增大。
成本压力高企
考虑到原油和上游对二甲苯(PX)市场上行的预期,2024年的PTA市场将承受一定的成本压力。
夏婷分析,得益于欧佩克+将原油减产政策持续至2024年年底,2024年全球原油供应量将继续保持收缩态势。
需求方面,受到全球经济形势逐步稳定的提振,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量有持续放大的空间,预计2024年平均油价可能略高于2023年,但涨幅不会太大。
PX方面,在国内外装置集中检修、需求超预期以及原油价格波动的共同助力下,2023年国内PX市场价格涨幅明显,全年涨幅达到15.44%。总体来看,2023年PX投产高峰已过,未来新增产能有限。2024年,PX新增装置仅有一套裕龙石化的300万吨装置计划于下半年投产,但项目能否顺利投产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行业处于投产空窗期。然而下游PTA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的格局,因此PX阶段性缺口仍存,整体格局偏强,供应紧缺成为PX在2024年最大的上行驱动力,价格易涨难跌。
国信期货研究员贺维也认为,国内PX理论供应缺口扩大,叠加海外调油需求逻辑支撑,PX在产业链中强势地位难改,或对PTA成本形成一定压力。
行业集中度提升
一方面,PTA仍处于高投产周期,产能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成本压力高企和低加工费或将倒逼边际产能出清,PTA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物产中大期货高级分析师谢雯在研报中指出,PTA扩能较多使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加工费持续走低,多数小型装置成本压力较大。而且,近年来大型民营企业向上游产业扩展,一体化竞争格局形成并逐年强化,PTA行业的头部供应商几乎全部形成“PX-PTA-聚酯”配套格局。对于大型供应商而言,即使PTA生产亏损,仍可以通过上下游盈利来弥补,而部分小产能装置因成本单耗高只能选择长期停车。截至2023年12月,停车3个月以及3个月以上的PTA产能达787.5万吨,多为单套产能小于100万吨的小型PTA装置。在2024年在PTA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产业将采用降低开工率或淘汰落后装置来减少供应。
通常情况下,增加出口需求也是应对产能过剩的措施。但贺维认为,2024年受海外反倾销及资质认证等因素限制,PTA出口增速会明显放缓,对表观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因此,行业大概率还是通过落后产能出清的方式来应对产能过剩。
近年来,PTA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PTA前六大企业分别是逸盛、恒力、桐昆、新凤鸣、福海创和盛虹,产能占比超75%,其中逸盛、恒力两家企业占比近50%。夏婷认为,2024年PTA生产企业定价权越来越强,寡头垄断格局仍会延续。(李冬铃 )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