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由润滑脂生产大国逐步迈向润滑脂技术强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8





  10月10~14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以下简称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润滑脂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润滑脂专委会)协办的全国第二十二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在太原举行。会议指出,我国正由润滑脂的生产大国逐步迈向润滑脂技术强国,目前在4个领域有多项技术位于强国行列。


  参加本届大会的有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科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陆海空等相关单位、润滑脂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研发企业共184家单位、353位代表。大会特约主旨报告10篇,提交的学术论文50篇,大会PPT报告32篇,评选出28篇优秀论文。


  石油炼制分会秘书长张宝吉致开幕辞时指出,两年一届的全国润滑脂技术交流会开幕了,这是自1982年在无锡创办第一届全国润滑脂技术交流会以来第22次召开。本次会议安排报告42篇,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润滑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国每年润滑脂产量40多万吨,拥有200多个生产厂家。未来要把全国润滑脂技术交流会打造成团结本行业科技人员、服务本行业技术创新的、高质量的品牌会议,让行业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参会拥有实实在在的学术获得感。


  美国润滑脂协会(NLGI)主席Anoop Kumar首先祝贺中国第二十二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胜利召开,并介绍了美国润滑脂协会的会员制度,产品认证及未来的年会计划和邀请。此外做为润滑脂专家,他还带来了稠化剂微观结构对超碱值复合磺酸钙润滑脂物理化学和摩擦特性的影响的专题报告。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李明丰院长作题目为《转型发展与绿色低碳双目标下的炼油新路径》的大会主旨报告。他指出,面对替代能源迅速发展及国家推进“双碳”目标的政策限制,炼化企业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势在必行。炼化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原油分子结构特点,形成特色产品优势。面对转型升级压力,炼化企业应重视总流程层面研究,为蒸汽裂解提供更多高质量原料,低碳高效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面对减排降碳压力,炼化企业应通过开展过程降碳及源头降碳进行应对。报告还介绍了对于未来炼厂的构想以及石科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炼厂的重点发展目标。


  石化联合会润滑脂专委会主任程书田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润滑脂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润滑脂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石油炼制分会润滑脂专委会)联合工作报告》。


  石油炼制分会润滑脂专委会主任张建荣教授作题为《双碳背景下润滑剂的降碳作用》的主旨报告,就双碳背景下如何转型发展,为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水琳作题为《新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润滑配套的趋势》的主旨报告,明示了未来新兴行业的机遇所在。


  石化联合会润滑脂专委会副秘书长、石科院高级工程师姚立丹在《2022年中国及全球润滑脂生产情况分析》的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润滑脂产量达到115.3万吨,与2021年持平;中国润滑脂总产量为43.91万吨,比2021年低1.21万吨 ;6家中国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润滑脂产量为3.846万吨,为历史新高;中国润滑脂产量占世界润滑脂总产量的比例38.11%,保持世界第一。各类基础油的使用情况:矿物油为基础油的润滑脂仍然是主力军,欧洲矿物油润滑脂降到82%,北美地区矿物油润滑脂占比低于80%;合成油润滑脂欧洲持续增加,已经超过10%,与北美相当,而北美则是下降的趋势;半合成油北美地区占比超过7%,欧洲不到4%,中国则从7%下降至3%;生物质油欧洲占比最高,超过3%,其他地区则小于2%。


  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魏乃新(中),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副理事长戚志强(左)与会,并到展区指导工作。


  本届大会的报告,从节能降碳国家发展的大势到分子计算的成脂机制研究;从耐磨表面工程化应用到从化学角度看润滑脂的凝胶体系;从风电润滑的智能评测到泵送性的评价探讨,既有星辰大海的美好愿景又有脚踏实地的方法路径,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本次大会共收到50篇论文,和以往相比整体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涌现出多篇高水平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工程师身上挖掘出科学家的潜质、在企业家身上看到了华为的影子。


  本次大会的论文报告呈现出如下趋势:企业做原料、做基础原料、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原料、做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原料;企业做产品、做好产品、做工艺优化、配方优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产品;挖根源、摸规律,抽茧剥丝,揭示真相,穷究本质。


  石科院教授、石油炼制分会润滑脂专委会副主任孙洪伟在大会闭幕总结中指出,本次大会涌现出一批新型材料的发明人、诡异现象的揭秘者、分子计算的“键盘侠”。正是这些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践行者,让我国由润滑脂的生产大国逐步迈向润滑脂技术强国。


  孙洪伟表示,润滑脂技术强国第一是具有完备的产业链,随着我国PAO的国产化,我国在关键原材料方面基本实现了本自具足;第二是具有满足高端装备润滑需求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例如,我国上到空间站下到核潜艇,所需的润滑材料均为自主可控,做到了自给自足;第三是具有相应的各种分析评定方法、标准和仪器设备;第四、拥有立得住、叫得响的民族品牌。以上四点,我国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到了技术强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世界同步。第五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给出快速、可靠的产品配方,设备的智能监测,关键装备的模拟台架等,这些方面我国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紧紧跟随时代的大势。希望在下一届的技术交流会中看到AI的出现、感受算力的赋能。(记者 闫俊荣)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