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行业研讨应用技术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7-09





  7月5~6日,2023年聚烯烃助剂应用技术发展大会暨抗氧剂、光稳定剂、成核剂应用及配方设计研讨会在湖北松滋举行,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领导、专家及企业家齐聚一堂,分享在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成核剂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深入探讨塑料制品设计和配方添加剂技术新路径,共同推动塑料工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全、原料种类最多的聚烯烃产业,形成原料-聚合物-专用料-制品-回收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我国的聚烯烃助剂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抗氧剂、光稳定剂、成核剂等助剂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焦红文介绍,5月份,我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完成产量630.1万吨,同比下降3.33%;1~5月,汇总统计塑料制品企业累计完成产量2935.02万吨,同比下降2.05%。5月份,塑料制品出口额85.6亿美元,同比下降10.2%;1~5月,塑料制品出口总额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从出口数据看,我国塑料工业外贸出口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大挑战。


  “近年来,聚烯烃助剂企业不断解决原料来源问题,自行配套主要原料,保证产品稳定生产,并且向拥有多类通用助剂系列、专用助剂系列、功能母料等综合产品发展。”焦红文说,聚烯烃助剂企业产品多元化、系列化,为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增强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焦红文建议,助剂行业要加强与上下游行业的联系,保持密切的沟通,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攻克重点关键技术,加大对高端应用或特殊应用要求的产品方面的研发力度,尽快赶上国外厂家的产品类别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搞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减少三废排放,做好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为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助剂专委会秘书长王玮指出,聚烯烃存在通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高端领域应用产品偏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多,部分产品依赖进口或者完全进口等问题。她认为,抗氧剂、光稳定剂可以有效延缓塑料材料和制品的热氧化、光氧化和降解,不仅提高塑料制品的使用价值、有效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期限,还可以相对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量、相对减少树脂生产能耗和三废排放。成核剂可以减少聚合物在熔融加工过程中的循环时间,影响其物理性能,并增加这些材料的透明度。“这些助剂采用适当的比例和工艺,将赋能聚烯烃材料的高性能化、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发展。”王玮说。


  北京加成助剂研究所所长李杰指出,抗氧剂和光稳定剂是添加于塑料材料中,有效地抑制或降低塑料材料大分子的热氧化、光氧化反应速度,显著地提高塑料材料的耐热、耐光性能,延缓塑料材料的降解、老化过程,延长塑料材料、制品使用寿命,保持塑料材料、制品外观色泽,提高、保持塑料制品使用价值的助剂。


  “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于塑料材料和制品中,只是提高塑料材料、制品耐热、耐氧、耐光稳定性的方法之一。防热氧老化功能或热稳定性,是一般塑料材料、制品稳定化的基础功能,光稳定功能则是建立在基础功能之上的提高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氧稳定作用与功能,尤其是聚合型高分子受阻胺,受阻胺光稳定剂对着色塑料制品的初期颜色保护的作用有限。”李杰说,国产抗氧剂、光稳定剂品种、数量、质量及使用性能,能够满足国内石化行业及塑料加工行业的生产和使用需求。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史建公认为,虽然近年来开发的成核剂新品种很多,但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核剂,其优异的增透效果是其他类成核剂无法取代的。对该类成核剂的改进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成核剂本身进行改性,发挥不同成分的协同效应,提高成核剂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是对成核剂的加入方式、成核剂的分散方式和母粒形式,配成液体形式和成核剂与PP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没有更好的成核剂可以取代山梨醇成核剂。


  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生产山梨醇类透明成核剂的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研发的增刚型聚丙烯高透明成核剂,于去年9月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荆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应国表示,该公司生产的NHS-9999透明成核剂,实现了高端成核剂国产化替代,结束了我国高端透明成核剂近40年依赖进口的历史,助力荆州市千亿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塑协塑料助剂专委会、松滋市人民政府承办,松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滋市科经局、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聚烯烃树脂研究机构、生产企业技术专家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互动,与会代表走进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参观了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和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陈传武 )


  转自:中化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