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形容我们稀有气体行业非常贴切。”在近期于北京举办的稀有气体发展高峰论坛上,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佳荣感叹道,“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探讨稀有气体原料不足等问题,今年我们氪、氙、氖、氦的原料不仅实现了充足供应,甚至到了严重过剩的地步。”
旧的难关已被攻克,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如何将稀有气体行业快速扩张的产能释放出去,实现保供稳价?如何避免“价格战”?会上,业界专家围绕这些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生产全过程国产化 行业产能蓬勃发展
据隆众资讯经理陈玉凯介绍说,除氦气外,2022年我国稀有气体行业进入了产能、产量全面提升的阶段。相较2021年,氪、氙、氖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从59.6%、59.3%、53.8%增至66.8%、73.9%、63%。
近年来,以上海启元、浙江新锐、杭氧股份、中科富海、翰沫能源科技为代表的设备制造以及气体供应企业先后在稀有气体精制装置设计、精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仅上海启元一家企业在设备上的攻关突破就把氙氪精制装置成本从8000万元/套降至4000万元/套左右,氖氦精制装置价格从6000万元/套降至3000万元/套左右。黎佳荣也骄傲地表示:“现在我们稀有气体产业已经能做到生产全过程的国产化。”
行情受下游影响大 价格变化具有周期性
稀有气体下游的最大市场就是储存芯片行业,二者价格走势存在正相关。黎佳荣列出一组数据: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三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存容量的增长率在2022年为20%左右,2023年一季度则降至10%左右。同时,相较于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降幅扩大,出口持续下滑,但投资仍保持增长。“一些人可能认为,虽然增长率比较低,但至少能保持增长态势,说明储存芯片的前景还是很好的。但其实对于内存行业而言,这种‘微增长’就是一种严重的衰退。”黎佳荣说。
“而且,内存存储硬盘价格波动十分剧烈,DRAM以及3D NAND的价格全都‘腰斩’,即将降至内存厂家的成本价,拖拽上游稀有气体氖、氪、氙也随之降价。特别是对于需要外购液氧的厂家而言,稀有气体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已接近成本价。”黎佳荣说。根据三家“大厂”内存芯片出货量估算,预计2023年二、三季度市场仍将处于低迷态势,第四季度可能恢复增长。
“长远来看,存储芯片的供求关系呈现3~4年一循环的周期性波动,这使稀有气体行情也具有周期性,只是不如芯片行业那样快。”黎佳荣指出。他以氙的价格为例,2015年7月氙气价格为3.5万元/立方米,2022年最高飙升到50多万元/立方米,现在又掉回7万~8万元/立方米。他进一步解释道,芯片行业上一次景气度高点在2021年,当前正处于下行周期,有望在2023年底重新恢复增长态势。此外,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都对数据储存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驱动储存芯片行业发展进步,这也利好氪、氙、氖等稀有气体市场。
尚有危机需共同面对 行业携手避免“价格战”
当前,氪、氙、氖的消耗量增长幅度只有10%左右,但产能的增长却是成倍的,使得整个行业逐渐走向产能过剩的局面。“在建的稀有气体原料和精制项目非常多,全部投产后产能将严重过剩,容易引发低价竞争,进而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利益。”黎佳荣担忧地表示。
为此,他建议一方面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要积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引导资本健康投资;另一方面要鼓励国内企业出海,将稀有气体打造成中国的特色产品,争取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具体来看,在氦气方面,随着国内稀有气体厂家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中国氦气行业的发展被国外牵制的情况将得到缓解。据黎佳荣估算,如果国内现有的氦气产能全部释放,大约能满足国内需求的30%,但相关技术、设备仍需进一步突破。
此外,在航天电推领域,固态碘的推进性能与氙持平,但价格更为低廉,对稀有气体氪、氙具有功能替代性,可能侵占原先属于稀有气体20%~30%的市场空间,会对稀有气体的价格造成影响。黎佳荣提醒相关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
“目前国外的卫星上已经应用固态碘,氪、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途未卜,但机会尚存。”黎佳荣说。(赵欣婕 )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