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加快推进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29





  生物基材料是生物技术与化工产业融合创新、生物化工与传统化工耦合发展的硕果,有助于减轻石化化工行业对化石原料的依赖,降低生产过程安全风险。1月13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 《关于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国依托产业体系齐全等优势,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原料结构单一、产业化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产业支撑体系待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物化工快速发展、化工产业加快转型。


  扩大下游应用


  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或经由生物制造生产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含碳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物基材料是对化石基材料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品品种不丰富,不论是基础化学品还是聚合物都还有待开发;与同类化石基产品相比,生物基产品成本普遍要高,性能也有待提升。目前,生物基材料下游市场渗透不易,亟待丰富产品体系、拓展市场应用空间。


  《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引导企业利用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工艺,打造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并明确了乳酸、丁二酸等含碳化学品,以及聚乳酸、聚酰胺等含碳聚合物等重点发展方向;要拓展应用市场,支持生物基材料企业与下游重点企业搭建上下游合作平台,联合推广应用可生物降解的日用产品、高端功能性产品,引导消费绿色升级,加快在经济作物主产区和设施农业领域开展生物降解地膜和滴管管具等生物基产品示范应用。力争到2025年,生物基化学品的品种不断丰富,聚合物稳定性显著提高,在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产业集群是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正处于产业化规模应用的关键时期,生产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正在壮大,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尚在打造,产业结构也在优化。


  《方案》提出,要培育优质企业,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开展生物基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培育一批打通从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到下游制品全产业链路径的骨干企业,聚焦工业菌种选育、酶蛋白元件制备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要优化区域布局,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生物基材料创新资源和要素向粮棉油糖大宗农作物主产区集聚,打造分布式非粮生物质糖化基地,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高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由集聚向集群转型提升,提高规模效益与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建成3-5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


  健全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较为分散,知识产权保护、材料测试评价、材料数据库建设等服务能力尚未形成对产业链及下游应用的有力支撑,生物基材料普遍沿用石油基材料标准体系,缺乏能源消耗限额、碳排放核算等标准体系和标识标签及溯源体系,尚不能充分体现生物基材料的生态环境友好性,产业支撑体系亟需强化。


  《方案》提出,要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体系,依托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测试中心等提升测试评价服务能力,鼓励上下游企业 "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展生物基材料及制品性能参数数据库建设;要完善标准标识体系,实施标准体系构建工程,建立健全适合我国产业特点的生物基材料产品质量、能源消耗限额、碳排放核算等标准体系及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构建生物基材料及制品评价方法、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标识标签等标识和溯源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产品认证、标识和溯源服务。(记者 张楠)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