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暂时涉及国家有6个东盟成员国(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和4个非东盟成员国(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涵盖全球约30%人口、30%经济总量和30%对外贸易,这标志着当前世界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扬帆起航。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分析,短期来看,今年关税由原来的基准税率降为零的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的税目多达百余种,但是由于这些产品属于小品种,进出口量都较为有限,因此对国内橡塑市场冲击不大。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自RCEP协定成员国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橡塑市场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借助这个缓冲期,我国本土企业应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布局高端产品,争取出口红利,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减缓贸易逆差对我国橡塑市场的冲击。
◆短期来看,2022年RCEP关税降为零的橡塑产品进口量仅占我国橡塑产品进口总量的1.6%,出口量仅占我国橡塑产品出口总量的1.1%
根据对中国关税承诺表统计,如果按照2021年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进口量推算,2022年RCEP协定关税降为零的产品进口量约70万吨、进口额20亿美元,大概占我国塑料、橡胶领域进口量的1.6%,进口额占比为2%,对我国橡塑市场的冲击有限。涉及较多的产品有聚丙烯(27万吨)、丙烯酸聚合物(5.2万吨)、聚酯(4.3万吨)、多硫化物及聚砜(6万吨)、聚氨基甲酸酯(4.5万吨)及聚硅氧烷(4万吨)。这些产品涉及的下游领域主要有塑料包装、涂料、电子电器、汽车零件、电线电缆、有机硅材等。对进口量影响最大的国家为韩国及东盟成员国。2022年涉及关税降为零的橡塑产品,预计我国从韩国和东盟分别进口14万吨和52万吨,合计占塑料、橡胶产品领域进口总量的0.3%。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我国进口量影响较小。
按照2021年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量推算,2022年RCEP协定关税降为零的产品出口量约56万吨、出口额20亿美元,大概占塑料、橡胶领域出口量的1.1%,出口额占比为1.6%。涉及较多的产品有自粘的塑料胶粘板、片、膜、箔等(9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等(6.5万吨),氯乙烯聚合物制非泡沫塑料板、片、膜、箔及扁条等(4.5万吨),聚碳酸酯(3.9万吨),聚氨基甲酸酯(3.8万吨),以及石油树脂、苯并呋喃树脂(3.5万吨)等。其中,对出口量影响最大的为东盟成员国。2022年,预计我国向东盟六国出口关税降为零的橡塑产品约47万吨、出口额达16亿美元,占塑料、橡胶领域出口总量的1%,出口额占比1.2%。其中,越南比重最大,出口量为32万吨。对出口量影响最小的国家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些出口量较大的产品涉及的下游领域主要有电子电器、汽车零件、包装、建筑及鞋材等。
◆长远来看,RCEP实施对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的进口冲击较大,或将倒逼产业升级
从进口方面来看,东盟成员国、韩国及日本是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的进口来源大国。2021年1~10月,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进口量为3582万吨、进口额为832亿美元,其中自东盟、韩国及日本的进口量分别为786万吨、523万吨、215万吨,占比分别达到22%、15%、6%,合计43%。进口橡塑产品以初级原材料性产品为主(包含许多高端化工产品),其占比高达95%。
从出口方面来看,2021年1~10月,中国塑料及其橡胶制品的出口量为4132万吨,出口额达1310亿美元,我国向东盟成员国、韩国及日本出口的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分别占橡塑出口量的9%、3%及3%,合计15%。我国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出口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较少。出口橡塑产品中制品占比达到70%。
虽然RCEP对石化行业的产品进出口贸易均有积极影响,但总体而言,针对RCEP协定成员国,我国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进口远大于出口,中国自东盟、日本、韩国的进口塑料和橡胶等降税商品比例较大,RCEP对进口的促进性更强。有学者根据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及相关数据研究预测,我国橡塑产品进口与出口预计将分别有2.92%与1.75%的提升,这将增大橡塑产品的贸易逆差,对国内橡塑市场造成较大负面冲击。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高端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依赖进口资源,如EVOH树脂、EVA光伏树脂、茂金属聚烯烃、POE树脂、溶聚丁苯橡胶及氢化丁腈橡胶等,而日本、韩国又是我国高端化工材料的主要进口来源国。RCEP的签订,一方面将有助于国内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但另一方面国内橡塑产品,尤其是上游原材料的产出将会受到一定抑制,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长期来看或倒逼产业升级。
我国本土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技术附加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减缓对外依存度;在高端包装、高端涂料、高档电子电器、汽车零件等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尽快实现国产化替代;围绕RCEP成员国对我国关税减让的产品,立足对外开发,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增加我国高端化工产品的多元化,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减缓贸易逆差对我国橡塑市场的冲击。 (作者: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袁学玲 等)
转自: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