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法再生技术升级及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建立,将共同促进实现“纤维—纤维”的回收再生,加快高端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发展
日前,仪征化纤再生聚酯纤维通过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并完成首批产品工业化生产。经检验,该产品质量达到原生聚酯纤维品质,顺利发往国内高端纺织服装客户手中。这也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发展高端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替代进口原料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聚酯产品回收、加工、再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紧缺,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即再生聚酯纤维,是采用废旧化学纤维、纺织品及其他废弃材料,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熔融或溶解,或将回收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裂解成小分子,重新聚合再纺丝制得的纤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已具备千万吨级产能规模,占世界产能和产量的80%以上。但经过简单分拣、清洗后的熔融纺丝直接再生工艺占95%以上,其原料90%为回收废饮料瓶。这种工艺降级大、品质差,产品应用低端,高端面料及缝纫线原料等均无法使用,而且降级再生没有做到“纤维—纤维”循环,并不是真正的循环利用。
“解聚—提纯—再聚合”化学法再生工艺能真正实现循环利用,但工艺难度大、成本高,且目前仅能做到部分再生,还存在有较大排废污染等问题。另外,完全的“纤维—纤维”循环利用需要强大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支撑,这也是国内再生体系的短板之一。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循环再生概念的重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渐建立和完善。2017年,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及配套应用指南和案例,鼓励废旧瓶片快速检测、分拆、破碎和高效连续生产技术,纤维、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依托“互联网+”,鼓励创新回收利用新模式。今年,工信部发布新版《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促进了废旧纺织品、瓶片等废旧物资高质、高效、高值循环利用,推动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终端消费领域对循环再生材料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目前,各大终端零售品牌都在积极拥抱绿色环保材料,制定了各自在材料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宜家家居、耐克、迪卡侬等均要在2025年前实现所有涤纶产品使用100%再生涤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依云等均积极使用再生塑料制成的包装容器。如今,终端市场对高端再生聚酯纤维的年需求已超过10万吨级,并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为“纤维—纤维”循环利用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
在市场的强大驱动下,国内高端再生聚酯纤维生产所需要的化学法再生技术和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都在快速发展。在包括聚酯纤维再生过程控制机理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分拣净化、热熔增黏的物理技术,气化、油化热裂解的能量利用技术,再生聚酯纤维应用技术研究等“加持”下,“解聚—提纯—再聚合”化学法再生工艺作为多元化再生技术的一个体系,迅速成熟发展。与此同时,聚酯纤维生命周期生态评价研究和再生聚酯纤维物流体系构建进展明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的建立。
目前,对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日本为84%、欧盟为49%、美国为29%,而中国仅为10%。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的储量超过两亿吨,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聚酯再生将成为纺织业再生循环发展的关键。此外,据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能全部实现循环利用,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使用2400万吨原油、节约近1/3的棉花种植面积、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化纤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车民)
转自: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