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应用,不仅创造了网络贷款这种新业态,也带来了支付手段、模式的创新,各种移动支付、电子支付、云支付,时尚便捷,身上不用带一分钱就能出门娱乐、购物。可有些支付创新尽管便利,却忽视了一个关键词,安全。
记者来到银行新办了一张银行卡,拿到这张银行卡后,发现卡上有水波纹标识,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记者:这个是水波纹?
银行工作人员1:对。
银行工作人员2:它就是有这个标就是你贴一下就完了。
记者:免密的话是什么意思?
银行工作人员2:就“啵”一下就完事了。
银行工作人员1:对 就不需要输密码 ,直接过去。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这种水波纹是闪付功能的标识,具备了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的时候,不用输入密码不用签字,只需要将卡片靠近POS机就能迅速完成交易。
银行工作人员:就是小额免密的那个额度它默认是1000(元)。
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交易,如此重要的功能在办卡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明确告知。随后记者又在多家银行办理了银行卡,无一例外地都被默认开通了闪付功能,单笔免密金额1000元以内,每日累计刷卡消费额度600元到5000元不等。同样,如此重要的功能,在开卡过程中没有一家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图片:600-5000)
记者:没有提示这个功能是吗?
银行工作人员:没提示。
记者:就自动默认吗?
银行工作人员:对。
记者:这个是咱默认开通的是吗?
银行工作人员:那银联它都有这功能。
记者:就不能自己选是吗?
银行工作人员:没办法选。
银行表示,是银联要求默认开通的闪付功能,那么这项被开通的功能,取消起来是否方便呢?记者拨通了银联的电话。
记者:要怎么关闭?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关闭的话就您联系您的发卡银行,关闭的话是300元以内的话还是免密免签。
记者:咱们这个关闭的意思还是说等于额度调低对吧?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人员:您也可以这样理解。
随后记者带着这些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超市进行了消费,整个过程中,只用银行卡轻轻贴了一下POS机,不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签字,支付就完成了。交易刚完成,超市收银员就对记者进行了善意的提醒。
超市收银员:他的POS机在你身边一过,他就直接把钱给刷走了。
记者:还有这种的呢?
男:对对,我要不是的话,今天你里面没存多少钱,我提醒一下。
真的像收银员说的,具有免密功能的银行卡存在着风险吗?记者发现,银行卡与POS机完成交易的距离大约只有五厘米左右,那么完成支付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呢?记者拨通了银联的工作电话。
记者:就是你这个卡和POS机之间(感应)的距离是多少?有规定吗?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只要能感应上就能交易
记者:一般大概是有多少?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人员:10厘米。
正是因为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在消费时不需要输入密码,不需要与POS机亲密接触,这势必存在被盗刷的可能。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8月,湖北宜昌,一男子盗窃大量银行卡,利用闪付免密功能在超市疯狂消费;2018年12月,广东广州,一犯罪团伙利用闪付功能盗刷银行卡资金110多笔,累计涉案金额10多万元;
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闪付功能,就轻易盗取钱财。要想实施犯罪,必须要有POS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关于POS机的使用管理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犯罪分子的POS机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就在互联网上。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知名电商平台,搜索“POS机”,无法找到相关产品,但将搜索关键词改为“破S机”或者“刷卡机”,会出现许多售卖POS机的信息。
德宏泰数码专营店就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几名,进入这家店铺,全部宝贝只有两款智能收银扫码机,在宝贝详情里,店家特意用红底黄字强调了三遍,“更多机型和使用方法咨询客服”。
当记者向客服询问有没有支持银联免密支付的POS机时,客服小瑞发来了一个智能收银扫码机的商品链接,让记者拍下这件商品。随后客服从后台将价格从69元修改为399元,记者发现,这正是一台POS机。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第十三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上买卖POS机,原来这些网络卖家正是利用其他产品信息作掩护,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
记者通过从网上购买的POS机,对闪付功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体验。
记者将POS机与银行卡间隔5厘米,成功完成支付。
记者将银行卡装入外套口袋,在不用接触卡片的情况下,成功完成支付。
记者将带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放入包内口袋,同样也能轻松完成支付。
支付公司也知道闪付的小额免密功能有安全漏洞,一旦用户遗失信用卡很容易被盗刷,因此设置了商业保险。我们也提醒消费者,如果遭受损失,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保险赔偿。您也可以到发卡行办理手续,取消银行卡的闪付功能,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
来源:央视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视频中心
主编:孔祥兵
电话:010-65367061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