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原创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科技人才为“一优两高”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7-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以创新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坚持聚才育才引才兴才,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成长,使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省现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781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8万人,两院院士3人,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425人。

  发挥科技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科技人才是助推“一优两高”战略和助力产业发展升级的第一动力。“十三五”以来,科技支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发展规划,实现了祁连山江仓矿区示范地植被盖度达82%-89%,建成了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综合信息云平台和草情监测与草畜平衡诊断系统,优选了适合青海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价方法,提交了3个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在新材料、新能源、盐湖化工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开展了电池级碳酸锂正极材料、隔膜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打通了青海省上下游锂电产业链条;建成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突破了48对棒还原炉核心设备设计难题,建成国际首条高品质多晶硅万吨级生线,余热利用率由48%提升至83.85%;建成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1000吨金属锂产业化示范线,金属锂产能全国第一。在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方面不断创新,实施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有效提高草场单位面积载畜量22%~38%,牧草产量增加22%~43%;特早熟杂交油菜、马铃薯、青稞等特色农作物示范面积已达44666.7公顷。选育出5个燕麦新品系,育成6个新品种。初步构建了“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青海省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模式。按照“1+3”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模式,为扶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每年组织约1000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高端科技人才不断集聚。以“人才+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基础研究等计划支持,培养凝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实施科技人才专项资助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三五”以来,资助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344人、创新团队8个,资助经费9703万元,培养各类人才2800余人。瞄准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培养人才,形成科技领军和技术研发人才高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建成联合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国家级6家)、省级众创空间48家(国家备案15家),17家星创天地。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围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近年来,为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出台了《关于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等措施;为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规范科研诚信管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近期出台了《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省级科技计划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智力引进助力创新发展。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柔性引进人才为我所用。国内不断深化部省会商、科技援青机制和省院合作,组织推荐“西部之光”项目、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和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等。加大国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3个。“十三五”以来,共实施国家和省级外国专家项目222个,资助经费4888万元,引进各类人才1571人次。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创客一起拍,奋斗“秀”出来! 创客一起拍,奋斗“秀”出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