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股改完成!估值千亿,广汽埃安冲刺科创板再提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08





冲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广汽埃安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广汽埃安官方消息,9月6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顺利召开,决议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引入战略协同董事。

目前,广汽埃安正在进行A轮融资,最新估值超1000亿元,为申请科创板IPO做准备。

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广汽埃安表示,股份公司的成立是广汽埃安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埃安在混改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640.png

来源:广汽埃安官方公众号

广汽埃安直言,随着战投引入和IPO,资本的力量将成为埃安品牌的强力助推器。

股改完成的同时,广汽埃安还引入了战略协同董事,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锂电池正极材料专家胡国荣,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原董事长、安永华明管理原合伙人葛明,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付一丁等。

据介绍,战略协同董事将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以专业视角和战略洞见为埃安提供更加客观和建设性的意见,持续提升埃安企业治理水平,协助埃安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A轮融资正在推进

8月26日,广汽埃安A轮引战增资项目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于挂牌期间8月26日至9月23日报名参与增资,进场摘牌。

本轮广汽埃安将稀释约15%的股份引入不超过70家战略投资者,按增资价格不低于13.23元/每注册资本,单一投资人投资金额不低于1亿元。

据了解,广汽埃安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此次拟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设定了筛选条件,需要满足拥有核心资源、产业协同效应强、资本协同能力强、行业地位领先、政策引导性强、资金实力雄厚六类条件中至少一种,将能为广汽埃安引入拥有新能源汽车领域较强战略性的重要产业资源的优质企业,如充电桩或电池原材料或汽车芯片等,帮助广汽埃安加快发展。

广汽埃安计划,本次募资重点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生态及产能扩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以筑宽护城河,应对行业未来更趋白热化的竞争,力争成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

按照挂牌价格,广汽埃安A轮投前估值约850亿元,融资150亿元,投后估值预计超过1000亿元。

此轮融资结束后,计划于2023年年底至2024年初完成科创板上市,届时广汽埃安或将成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目前,广汽埃安有7名股东。其中,广汽集团持股达78.86%,为第一大股东。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5月,广汽埃安实现营收分别为52.33亿元、76.10亿元、172.65亿元、111.1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10.24亿元。

广汽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应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汽车企业之一。

资料显示,2017年,广汽集团宣布计划投资450亿元,建设世界级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并成立广汽埃安。

去年8月,广汽埃安宣布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新能源企业业务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重组启动整合工作;同年11月,埃安完成资产重组,拥有更为完整、高效和科学的研发能力、业务及资产结构,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2022年3月,埃安完成员工股权激励,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体制活力。

销量进入主流市场前三

据广汽集团最新的数据披露,2022年8月,广汽埃安8月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132.7%。1-8月累计销量已达到152305辆,同比增长134.4%。

从官方数据看,广汽埃安已经连续四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多次超过了国内“蔚小理”、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

埃安的销量上涨,主要有赖于旗下两款车型,其中AION S八月月销11683辆、AION Y月销11012辆,单车效能持续提升。为了丰富车型阵营,8月,广汽埃安还推出全新AION V PLUS,首次推出了7座版本。

近5年,广汽埃安年均复合增长率128.9%,销量进入了主流消费市场前三。广汽埃安表示,在马太效应不断加剧的新能源市场上,埃安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已进入市场头部行列,并随着持续增长优势不断扩大。

据介绍,2022年初,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完成20万产能扩建,9月底第二工厂即将落成实现40万产能。

此外,产业链方面,埃安已启动电池研发试制线建设、成立能源科技公司,并计划设立电驱公司和电池公司,埃安将实现电池自主产业化及应用,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完成能源生态产业闭环。




  转自: 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