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三维协同”催生“聚变”效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13





  今年年初以来,长庆气区在勘探开发领域持续交出亮眼答卷。截至11月5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累计完钻水平井772口,占苏里格气田水平井数量的36%,平均水平井有效储层钻遇率创历年新高。


  从新井高效开发到老井焕发生机,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对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系统谋划。今年年初以来,公司党委紧扣“大抓基层、服务生产、赋能创新”工作主线,通过组织协同筑牢发展根基、队伍协同激发内生动力、生产协同破解攻坚难题,让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催生出“1+1+1>3”的“聚变”效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持续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组织协同 让基层战斗堡垒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建起来',而且要'强起来、活起来',通过组织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生产、赋能发展的实际效能。”长庆油田党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时,始终锚定“有效覆盖”目标,以组织架构优化、制度体系完善、阵地功能升级为抓手,推动基层战斗堡垒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跨越。


  长庆油田公司党委目前下辖1200多个基层党组织2.9万名党员,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党组织和党员分布比较分散。为此,公司党委跳出“按区域划片”的传统思维,创新打造“一域一型一支部”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精准配备到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


  按照“地域相邻、业务关联、便于管理、有利发展”的原则,公司党委要求分类组建生产流程型、项目建设型、服务保障型党支部,以提升基层战斗力;针对钻井队、试油队等流动性强的单位,创新“项目党支部”模式,确保党员走到哪里组织生活就开展到哪里。目前,公司已有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等40个临时党支部,让“流动的生产单元”始终有“固定的战斗堡垒”。


  长庆油田公司党委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明确“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具体流程和标准,深化“铁人先锋”党建信息化平台运用,联合当地政府、参建单位联建共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今年年初,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同步启动党建基础工作调研与2025年党支部达标晋级考核。不同于以往“按比例抽查、推荐式晋级”的模式,今年首次采用“全覆盖检查、同标准评比”方式,通过量化考评、民主测评、部门联审等多环节严格把关,最终确定231个晋级党支部名单,10个得分靠前、功能发挥突出、工作业绩亮眼的示范党支部,被授予流动红旗。这面红旗不仅是荣誉的象征,而且成为各支部“比学赶超”的动力,让“先进有标杆、后进有方向”的氛围愈发浓厚。


  队伍协同 让党员从“身份亮出来”到“作用显出来”


  “原本需要5天的检修任务,党员带头3天半就干完了!”今年二季度,在采气二厂作业七区“六站一厂”年度联合检修现场,党员突击队12名队员连续鏖战11个小时,完成6个重型阀门更换,提前36个小时恢复生产。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以“队伍融合强能力、党员带头促发展”为核心,将党员队伍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一方面,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将常务副职、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设为“培养平台”,通过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思想淬炼,打造“政治硬、业务精、作风优”的石油铁军;另一方面,实施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头雁计划”、党务干部能力提升“赋能计划”、党员队伍能力提升“强基计划”,让党员干部既懂党建又精业务。


  “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送往重要岗位。”这一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创新“党建+科技+人才”模式,将党员突击队建在现场支撑组,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打破“三院两所”壁垒,由油田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牵头,联合设计公司、采油气厂技术骨干,组建11支“超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苏里格气藏提高采收率”等党员攻关团队;去年以来,推动15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让党员不仅是“身份标杆”,而且是“攻坚主力”。


  增储上产、救援抢险、技术攻关、民生保供……大战大考,检验党员本色。油田350多支党员突击队、2.9万名党员勇挑重担。公司党委推广党员“一带二”、党建“131”联动工作法、党员“帮帮团”等做法,以“一点红”带动形成“一片红”。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员工群众坚守岗位、夺油争气,用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底气”。


  生产协同 让党建从“围绕生产”到“融入生产”


  “党建与生产融合好了就是生产力!”在长庆油田千里油区,这句话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共识,而且成为贯穿生产各环节的实践准则。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科研攻关、降本增效、地企协同等工作核心领域,让党委引领成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勘探开发研究院紧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痛点,把党小组建在攻关链上,组建“提示词工程”“智能体构建”“模型微调”3个党员攻坚组,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掀起技术比拼热潮。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扎根实验室,创新研发了“小研智阅”资讯引擎、“小研智搜”搜索引擎,实现了油气开发知识的靶向投送与智能问答,让科研人员找数据、查文献的效率提升40%。油气工艺研究院党委围绕致密气提高采收率、含水气藏效益开发、重点领域压裂技术定型等重点难点问题,组建4支青年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关键岗位、重大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


  党建与降本同向发力。公司党委以“党员带头降成本、支部牵头创效益”为导向,推动党建工作与成本管控深度融入。采油十一厂自建“修旧利废物资调剂超市”,盘活闲置设备12台,减少新购支出13万元;将预算执行与干部晋升、评优直接挂钩,推动管理观念由“重产量”向“重效益”转变,通过预算深度发力,截至目前吨油成本较前期下降2.4%。


  党建与地企同心共建。在甘肃陇东黄土塬上,长庆油田岭三联轻烃装置的平稳运行,成为党建引领地企协同的典范。公司党委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共建,党员带头攻克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难题,推动装置日处理伴生气能力达12万立方米,不仅将以往放空燃烧的伴生气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万吨/年。此外,双方还联合开展“绿色油区”建设,党员带头参与植树造林、污水治理等活动,今年已在油区周边绿化300亩、治理污水80万立方米,形成了“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的企地共赢格局。(记者 肖丹  特约记者 成春晖)


  转自:中国石油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