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钢铁董事长王永胜:为了精品钢铁


时间:2014-08-22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走科学发展观的路子,不求速度求稳定,不求数量求质量,不求规模求生存。”这是山东泰山钢铁集团董事长、总裁王永胜对行业发展的认识。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上,王永胜被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他的领导下,自2007年起,泰山钢铁先后投资建成了冷轧薄板生产线、不锈钢炼钢和热轧以及热退火酸洗生产线,完成了炼铁升级改造以及焦化提升项目。泰山钢铁的产品实现了由普材到特钢、普碳到不锈的跨越。

  重视质量管理

  管理是泰山钢铁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泰山钢铁形成了“大集团模式、小核算体系、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商业模式。在基础管理中,王永胜提出从车间到班组,以增强责任心为突破点,将职工素质和素养的提升作为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指标管控上,对标挖潜,提质增效。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质量竞争能力。泰山钢铁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更要有过硬的服务。”这是王永胜在开会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王永胜的管理理念里,一直把质量和服务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在他的指导下,泰钢先后出台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办法》《产品质量缺陷责任界定管理规定》《产品质量过程监控体系》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质量管理的健康运行。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优化工艺流程,严格标准化操作,完善实物质量管控体系,泰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质量指标实现了稳步提升。今年7月份,泰山钢铁综合质量指标比1月份提高了6.25%。其中,炼铁、炼钢质量指标完成率达到100%,不锈钢轧钢质量指标提高了7.69%。

  走高精尖路线

  “发展钢铁产业必须树立全球化发展理念,统筹设计和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今后,要采取更大力度‘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对外资源和技术合作,提升泰山钢铁的竞争力。”这是王永胜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在王永胜的主导下,泰山钢铁引进了乌克兰的先进GOR不锈钢冶炼技术,并与乌克兰国立钛科研设计院共同研究开发世界第一条集群式精炼不锈钢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集成了当时世界不锈钢冶炼的最新技术,具有“粗料精作、铁水精制、钢水精炼、高温精轧”的特点,全流程集约高效,全线ERP信息化集成控制,代表了当时世界不锈钢生产技术的一流水平。

  2013年,王永胜经研究分析后,决定与德国西马克和西门子奥钢联等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对泰山钢铁不锈钢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轧钢系统采用了西马克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引进了加热炉和卷取机、测宽仪、二次除磷、多功能测试仪等国际先进装备,实现了我国炉卷生产线“1+1+3”轧制模式的突破,提升了泰山钢铁综合竞争力。目前,泰山钢铁可以生产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向不锈钢和特种刀具钢等100多个规格的产品,承担了国家“高品质特殊钢技术开发”支撑计划,S30408和S30409获得了承压设备用热轧不锈钢带生产许可。

  重视人才培养

  王永胜十分注意发动群众搞“五小发明”,并且每个季度都会评奖。他认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善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特长,就能涌现出数不尽的“爱迪生”,企业的发展也就有声有色。无论生产经营形势好坏,泰山钢铁都坚持“五小发明”竞赛和奖励制度不动摇。自此,泰山钢铁平均每年的技术革新项目都达到200余项。而公司也做到有绩必奖,有奖必发。

  近几年来,泰山钢铁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的优势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起了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并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相继建立起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泰钢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泰山钢铁已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及科研课题,获取专利211项,其中有11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涉及不锈钢、冷轧和新材料等领域,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追求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不可回避的重大考验,也是理所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以技术换清洁,以调整得效率。”这是王永胜在企业环保工作中的信念。

  作为一家高耗能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泰山钢铁把环境保护和“三废”综合治理放在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一年一年累积的钢渣,泰山钢铁成立了钢渣加工厂,将废钢渣变成可用于工程回填和水泥生产的材料,每年可创造200多万元的效益。近几年来,泰山钢铁先后投资4.2亿元建成34套废气治理设施、4套废水治理设施、3套废物综合利用设施;集中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新型工艺,实现了各类环境污染物由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从2012年开始,泰山钢铁先后拆除了180立方米、320立方米、450立方米等几座高炉,率先打响了山东省钢铁行业调整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的第一枪。随后,他们建成了高炉TRT发电、干熄焦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炼钢-轧钢余热发电和高炉汽轮循环鼓风项目;在用水上遵循分质、分级使用的原则,实现了闭路循环;将富余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全部回收发电;把先进的OG法除尘、干法除尘及转炉煤气回收工艺用于炼钢,实现了负能炼钢。

  据了解,目前泰山钢铁不锈钢改造环保投入达3.6亿元,吨钢综合能耗居国内领先水平;不锈钢钢渣处理是国内首家引进干式棒磨机处理技术的企业;干熄焦余热发电采用了新日铁技术,具有技术装备领先、工艺布局集约、节能环保显著、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石灰窑采用了意大利佛卡斯双梁窑的世界领先技术。

  “新常态下,泰山钢铁要苦练内功、凝聚目标、形成共识,坚定不移地把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作为战略、作为方向,毫不动摇地走好节能减排之路,毫不犹豫地过好环保这一关。”王永胜表示。

来源: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