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谈“京东扶贫”:用物流消除两个价格歧视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6-01-26





  “京东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公司,还是相对比较贫穷的公司,我们需要跟扶贫办合作才能达到精准,才能把效益和价值最大化。”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1月22日的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现场表示。


  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京东集团在京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模式。


  刘强东表示,过去农村存在有两个价格歧视,同样的东西卖的便宜、买的贵,希望用物流消除价格歧视,给不发达地区带来最大的价值。


  和扶贫办共同探索电商扶贫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了精准扶贫工程,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根据《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十三五期间,京东集团在贫困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主要用于生鲜冷链宅配体系建设,保证将贫困地区生鲜产品配送到全国主要消费城市;在832个贫困县中选择200个县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县,瞄准贫困人口。


  据了解,协议主要包含四个主要方向:产业扶贫,帮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家庭卖东西;招工扶贫,更精准的招聘贫困家庭人员;金融扶贫,推出一些适合贫困家庭启动产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培训扶贫,教授电商经营的能力和技巧。


  搭建物流实现产业化扶贫


  “这次和扶贫办合作,把全国真正贫困的人口建了绿卡,能够让所有的努力真正做到精准,到达最需要的人。”刘强东表示。


  刘强东还表示,过去农村地区存在两个价格歧视。第一个价格歧视是,越穷的地方,东西卖的越便宜,“没有物流体系,运不出来。”第二个价格歧视,对于同样的东西,越贫穷的地方购买价格越贵,这也跟贫困地区物流不发达有关系。


  “没有工业的地方,地下水没有污染,东西反而更好,我们可以把好东西卖出去,解决城里人的吃安全食品难的问题。”


  他认为,“每个村庄都要有京东的配送站或者扶贫站,这个物流体系搭建起来之后才能做到产业化。”据了解,京东已于两年前提出渠道下沉,截至2015年已在中国17万个村庄建立扶贫站,计划在今年年底,覆盖中国60万个村庄当中的40万到45万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