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四川后劲十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10





  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这里生产,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这里制造,全国五分之一的激光投影从这里出货……近年来,四川显示产业“靓丽”崛起,如果说“世界显示看中国”,那么在中国显示的拼图中,四川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块。以成都、绵阳等城市为中心布局,四川正全力打造千亿级别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2024年,全省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到190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的20%。


  创新能力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引领


  2024年以来,四川突出规划牵引、统筹联动,立足国家所需、四川所能,组织开展新型显示等17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显示产业作为四川电子信息领域的重点产业,持续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其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5年上半年,四川新型显示产业同比增长208.7%,在建亿元以上新型显示产业项目数量达47个,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1-9月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收1471亿元,同比增长15.3%。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是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资源的持续汇聚。目前,全省已建成包括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OLED工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48个省级创新平台;OLED专利总量超过150件,MLED专利总量突破1170件,多项高端显示核心技术处在创新前沿。


  诸多显示产业龙头企业扎根四川,带动一批产业能级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为产业发展引领方向。四川积极推进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增强在主流显示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同时,前瞻布局Micro-LED中试线,助力建设辰显光电全国首条Micro-LED量产线开工建设,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赛道的先机。


  院企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累计培育新型显示相关专业人才7624名,引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重点人才团队27个。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联合创新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OLED联合实验室等数个高能级研发平台,引培行业顶尖人才123名,为核心技术攻关奠定人才基础。


  生态环境好:从“一棵大树”到“一片森林”


  当前,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已不仅是“一棵树”的高度竞赛,更是“一片森林”的生态较量。四川省聚焦新型显示领域,以建圈强链为发展重点,抢抓显示技术制高点、培育显示产业生态圈、拓展显示终端应用场,逐步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屏、下游显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为持续发展筑牢体系根基。


  在“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思路引领下,四川先后招引培育京东方、辰显光电等龙头企业,并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50家,扶植省专精特新企业31家,百亿以上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这其中,既包含出光兴产、LG化学等全球发光材料“隐形冠军”企业,也有中光电、路维光电、华兴源创等关键部件及高端设备企业,还有TCL、业成、鸿富锦等终端应用制造商。目前,四川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完善度超70%,产业配套率超45%,产业整体竞争力居全国前三。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四川持续围绕柔性显示、Micro-LED显示等前沿领域强链、补链、延链。2024年全年,四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1.5亿元,9个引领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聚焦光刻胶等缺失的关键环节,四川实施精准招引,吸引出光电子等30余户新型显示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四川,通过构建供应链相互协同、上下游本地配套、产业链互相协作的共生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政策力度大: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枢纽


  四川显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软”环境的支持,更离不开“硬”政策的支撑。《四川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先后出台,为新型显示产业构建了良好发展环境。


  综观各项政策,苦练内功与开放合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构成了四川显示产业崛起的核心逻辑,合作共赢是贯穿始终的关键主线。


  一方面,四川联动近邻,与重庆唱响“双城记”,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方案》等,并召开成渝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会等交流活动,加强两地显示产业合作力度。


  另一方面,四川携手远朋,开展全国合作。今年8月,四川联合上海、江苏、陕西等多地高新区,共同成立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旨在打破区域壁垒,统筹全国显示产业优势资源,围绕柔性显示、Micro-LED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面向世界,四川也积极扩容“朋友圈”,不仅展示自身硬实力与创新力,更着眼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世界运动会期间,四川借助全球最长的LED大屏带来震撼视觉效果,打响“硬核”名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四川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发展,有战略、有基础、有未来。”凭借自身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积累,如今,这片土地正以清晰的路径、雄厚的底气大步前行,向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显示产业集群目标扎实迈进。(记者 陈存)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