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内容】
在夏邑县,电压异常引发火灾,事过半年没人能管。
读者愤懑中求助党报——谁来管管“电老虎”?
读者来信:这事谁能管
我叫李雪梅,今年3月3日17时许,夏邑县供电局电工孙松鹤维修农行家属院线路时,因违规操作,致使零线断线构成回路,造成我父亲家电压异常,引发火灾。我及时赶到打开家门时,只见屋内浓烟滚滚,火苗乱窜,一股热浪扑来,人已无法进入。待消防队员赶到后,救了好长时间才将火熄灭。当时,我吓得两腿发抖,头昏脑晕。我父亲后来听说了呆坐在轮椅上,浑身发抖,我母亲是大哭不止,一辈子的心血都化为乌有。家没了,东西也没了。如果说烧毁的家具可以购置,那么老人的照片、记忆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弥补的。还有我弟弟的结婚照片和他家孩子的成长经历等等,都成了泡影。
火灾发生后,夏邑县消防大队认定结论为“电压异常引发火灾”,物价部门也对损失财物进行了评估。但我们多次到夏邑县供电局反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事过半年多了,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相反该局领导态度蛮横,推脱责任,不予理睬。他们还说不认夏邑县消防大队的鉴定结论,致使我们欲诉无门,欲哭无泪。我们真的不明白,这样的“电老虎”就真的没人能管吗?今天,我们只有求助党报进行监督,为我们讨还一个公道!
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太忙了,几次承诺都没兑现
10月22日至25日的4天里,记者在夏邑县采访的时候,很难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原因:有关部门太忙了,有关人员的几次承诺竟不兑现,有时候虽是信誓旦旦,说出了保证、绝对云云,而最终让记者如坠云里雾里一般,有点摸不着“北”。
23日当天,记者与当地宣传部门联系上后,及时告知了采访意向。有关同志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联系了有关部门。记者要采访的是,夏邑县供电局,供电局涉及事件的电工,夏邑县消防大队的有关人员等。
24日,记者先见到李雪梅时,那种义愤填膺,那种怒不可遏,那种悲伤无奈,都写在了她的脸上。她把事情的根根由由又重复了一遍,道出了邻居家因欠电费被停电,在恢复通电时电工违规操作,引发火灾从而损失惨重,强烈要求电力部门赔偿其弟弟李新建家的经济损失。
因为供电局的有关同志太忙,24日16时30分左右,记者先到夏邑县消防大队采访,见到了一位参谋,听记者说明来意后,该参谋答应18时以前给记者一个意见,并留下了记者的名片,但直到记者发稿之前,并没见到任何信息。
当日19时许,记者终于见到了夏邑县供电局政工部的彭主任,之前多次给他打的电话没接听被解释为没听见。后又说供电局来了一个十数人的检查团,忙着接待。他明确地对记者说,昨天就知道记者来夏邑采访这起火灾事故。他认为电工有进网许可证,是招聘职工,不存在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本身,他认为供电局无任何责任,综合为四点:一是没有出现电压异常现象;二是凭啥鉴定电压有异常;三是建议走司法程序;四是产权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彭主任最后说,这起事故供电局进行过调查,有报告,保证第二天上午9点前送给记者。但没想到的是,翌日上午9点后仅仅等来了一个电话,直到9点40左右记者才又见到了彭主任,非但没有事故调查报告,连电工也没联系到而接受记者的采访,相反一直在与记者协调沟通,并再次保证,马上给记者发一个上述意见的电子邮件,记者无奈中不得不离夏返郑。但记者返郑后的10月26日下午又多次给彭主任电话联系时,仍是无人接听。甚至直到记者发稿前,还是没有见到任何反馈信息。
至此,记者的采访也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但火灾事故是真切的,电压异常是明摆的,那么该谁处理呢?为啥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解决途径?甚至连党报的监督也成了无奈?难不成真的应了没人能管?
律师坦言:仅供参考的《法律意见书》
关于这起火灾事故,由于律师的提前介入,就有了律师的《法律意见书》,也成就了记者的这篇报道,把记者的一种无奈公之于读者的面前。
律师在《关于夏邑县供电局赔偿李新建火灾损失的法律意见书》中说,2012年3月3日17时38分,夏邑县供电局职工在检修电路时,由于操作失误,将电表箱内一根零线断线,致使电压异常,导致李新建住宅东屋发生火灾,造成家用电器、家具、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被烧毁,经鉴定损失8万余元。消防部门认定,火灾原因系电压异常引起。
律师认为,夏邑县供电局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依据有三:一是此次火灾事故是因该公司职工人为的操作失误形成,属于典型的供用电合同纠纷,所以供电局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二是该火灾事故已经夏邑县公安消防大队认定系电压异常引起,其证据效力高于供电局的自我判断。三是因火灾事故被烧物品及房屋的损失,是经具有法定鉴定评估资质的夏邑县价格认定中心,依法作出的鉴定结论。
综上,本案火灾事故是因夏邑县供电局不当的检修维护和操作失误而形成,给当事人财产、精神上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创伤,夏邑县供电局应依法赔偿李新建的各项损失。
至此,问题昭然若揭。现在的关键是,谁能管管这起火灾事故?谁该为这起火灾事故买单?李雪梅曾告诉记者:我们不是不走法律程序,已经写好了民事诉状,我们相信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坚决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来源:大河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