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授信80亿元 首批放款1.33亿元
广东运用金融工具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式上,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引导商业银行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纳入可质押知识产权范畴,相关金融机构为13个地理标志产品的502家用标企业集体授信80亿元,首批放款1.33亿元。这是广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的有力举措,也是广东充分挖掘和激活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潜力的重点工作,标志着广东在运用金融工具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上实现创新突破。
据介绍,截至10月,广东共有地理标志产品226个,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领域,经营主体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商业银行缺乏对单个主体融资信用的有效数据,无法进行信用授权。着眼这一困境,广东协调地理标志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产业领域社会组织等,为英德茶业、梅州金柚、珠海渔业、蕉岭食品等行业协会,以及仁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等502家经营状况良好的经营主体,集体授信80亿元。此举有效破解了单个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农户因信用评分不足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地理标志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信贷保障。
在集体授信框架下,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创新采用地理标志商标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首批为18家农业企业放款1.33亿元,资金精准直达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经营主体,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针对性。特别是对粤东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的中小企业来说,解决了持续生产的关键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地理标志“土特产”的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活力。例如,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经营主体获首批放款1513万元;广东丰年盛景生态有限公司等3家经营主体围绕梅县金柚获放款3142万元;新会陈皮、长坝沙田柚、白蕉海鲈、增城荔枝、徐闻菠萝等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的代表性企业或合作社,也分别获得了355万元至2775万元不等的首批贷款,有效满足了企业在生产加工、市场拓展、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迫切资金需求。
此次广东“地理标志金融”实践,成功探索出“地理标志﹢协会/平台﹢金融”的精准赋能模式。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集体信用背书,结合行业协会(或产业平台)的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引入了金融活水。这不仅直接缓解了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更增强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做强区域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广东将持续深化地理标志金融创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地理标志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撑。(记者 王越)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