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出口额超万亿元 中国电工器材“点亮”世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10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电工器材行业经历了从“追赶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跃阶。入世之后,面对国际电工器材巨头带来的挑战,中国电工器材企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挑战视为倒逼改革的巨大机遇,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工艺与质量管控体系,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的硬实力,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如今已在特高压输电、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企业已不再是廉价产品的代工厂,正凭借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以及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并持续拓展全球市场,电线电缆、变压器、低压电器等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闪耀”


  中国电工器材出口风驰电掣。加入世贸组织为民族工业的崛起注入了磅礴动力,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电工器材行业书写了一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融进去”的壮丽史诗。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电工器材出口584.7亿元,时间仅仅过去3年,2004年出口额已实现翻番,并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达到1270.9亿元,此后出口按下了加速键,一路快马加鞭,自2010年起连续15年刷新历史纪录,2022年成功跨越万亿台阶,2024年以1.31万亿元的亮眼业绩再次创下新高,比2001年迅猛增长2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5%;今年前三季度出口1.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继续强劲增长19.9%,比去年提前1个月突破万亿大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工器材进出口贸易在入世初期连续4年的逆差之后,自2005年便开始实现贸易顺差,随后顺差迅速攀升,2024年已达到1.06万亿元,连续两年跨越万亿关口;今年前三季度达到9518.3亿元,继续扩大24.8%。全球贸易观察系统(GTF)提供的数据显示,入世之后我国电工器材出口接连超越美国和日本,并于2010年超越德国成功摘得全球电工器材出口冠军头衔,从此一路遥遥领先,连续15年出口高居榜首,2024年出口1841.9亿美元,占同期全球电工器材出口的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海关统计数据显示,锂离子蓄电池、电气控制装置、电线电缆、变压器在2020年至2024年出口分别高速增长2.9倍、43.7%、46.4%、1.1倍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出口3971.3亿元、2232.4亿元、1691.9亿元、464.7亿元,仍然保持27.8%、15.2%、24.8%、40.2%的强劲增势,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民营企业出口“电力十足”,成为我国电工器材出口的绝对主力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民企实现了从“配角”到“主角”,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昂首阔步成为驱动中国乃至全球电工器材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其敏锐把握市场趋势,率先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品,开发出可远程操控、能效管理的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智慧用电管理系统,满足了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的新需求,开辟了全新的价值蓝海。


  2001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电工器材26.4亿元,仅占当年我国电工器材出口总额的4.5%。经过20年的奋力追赶,2020年以出口3482.5亿元的优异表现超越外商投资企业;2024年出口达到8126.3亿元,比2001年飞速增长306.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3%,占同期我国电工器材出口总额的62%,成为我国电工器材出口的引领者。今年前三季度出口7212.6亿元,继续高速增长23.6%,所占份额提升至63.3%,对同期我国电工器材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我国民营企业从最初的代工制造到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彻底告别了“代工厂”的刻板印象,培育出了以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正泰、德力西为代表的一批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电工器材3730.1亿元,高速增长33.2%,占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电工器材的比重首次突破一半份额,达到51.7%。同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分别出口电工器材3716.1亿元、473亿元,分别增长15.3%、4.6%,所占份额进一步降至32.6%、4.1%。


  广东电工器材出口一马当先,中西部地区出口份额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率先建立起“前店后厂”的产销模式。深圳、东莞、佛山等地涌现出大批电工器材生产企业,从最初的代工制造到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更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广东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电工器材出口一直稳居榜首,辉煌时期出口占全国电工器材出口的半壁江山,入世之后随着兄弟省份及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广东出口所占份额逐渐下降,但凭借深厚底蕴依然傲视群雄,2024年出口电工器材3755.5亿元,比2001年增长11.5倍,占同期我国电工器材出口总额的28.7%;今年前三季度出口3240.4亿元,继续保持18.1%的强劲增势,牢牢占据我国电工器材出口的C位。


  入世之后,江苏和浙江加快了出口追赶的步伐,2024年分别出口电工器材2034.2亿元、16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高速增长47.5倍、37.6倍,缩小了与广东之间的差距;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出口1773.4亿元、1367.5亿元,分别增长21%、12.6%。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依托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扎实的独特优势,确立了“强化基础、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工器材产业集群,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竞争力。2024年,中西部地区出口电工器材1899.1亿元,比2001年强势增长93.6倍,占同期我国电工器材出口总额的14.5%,比2001年提升11.1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广西、湖北分别出口386.6亿元、358亿元、199.5亿元,分别比2001年飞速增长247倍、268.7倍、101.6倍,成功进入我国电工器材出口前十省份行列。此外,入世之后湖南、江西、新疆、重庆、内蒙古电工器材出口逐电追风,增幅均超过百倍。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电工器材1773.8亿元,增长34.8%,占同期我国电工器材出口份额进一步升至15.6%,其中超过三分之二为民营企业出口。


  中国在电工器材行业的崛起,是一条清晰的“技术突破-工程验证-成本优化-全球输出”的路径。我们的优势并非单一产品或单个企业,而是一种由核心技术、全产业链、强大工程能力和创新生态共同构成的系统性优势。随着全球迈向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时代,电工器材行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将更加凸显,它将继续以其坚韧的“血脉”和智慧的“神经”,支撑起一个更加繁荣、高效、绿色、智能的未来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电工器材行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点亮中国,赋能世界,为全球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加强劲、更加智慧的“中国电量”。(钟雁明)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