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上涨2.7% 短期反弹难改未来下行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8-13





  尽管CPI有所反弹,但整体来看,通胀水平仍温和。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反弹。 


  分析人士认为,受多地洪涝灾害影响,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升7月CPI同比涨幅继续反弹,创下近3个月新高。随着短期扰动因素消退,未来CPI有望重回下行趋势,年内不存在通胀压力。 


  数据显示,7月份,猪肉、鸡蛋、鲜菜等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权重占比较大的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10.3%,同比涨幅扩大4.1个百分点至85.7%;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环比涨幅为4%。


  “CPI涨幅几乎全部来自食品价格,这与7月份南方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影响猪肉调运导致供给压力上升有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未来猪价上涨压力将随着洪水减弱而改善,异常天气的扰动不会改变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持续下行的趋势。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曾指出,三季度之后猪肉供应紧张局面将逐步缓解,下半年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猪肉价格没有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也表示,8月份之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物流运输的影响将减弱,蔬菜和猪肉价格可能逐渐回落。CPI同比短期反弹后将重回下行趋势,三季度之后物价水平可能走低。 


  随着生产的回暖,PPI数据也持续改善。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 


  PPI同比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环比连续2个月保持正增长,表明工业通缩压力进一步缓解。唐建伟分析称,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复工复产的良好势头持续,预计PPI有望延续回升势头,不排除四季度回到正增长的可能。


  尽管CPI有所反弹,但整体来看,通胀水平仍温和。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报告还明确了下一步货币政策将更注重“精准导向”。


  唐建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重心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人群。(梁敏)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食品拉动CPI“撞3”调控要多管齐下

    食品拉动CPI“撞3”调控要多管齐下

    价格变化不仅关乎经济的走势、生产的变化,也影响着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各个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监控和预报预警,发现变化积极应对,有效调控。
    2019-10-21
  • CPI回归“2时代”  凸显“六稳”“六保”成效

    CPI回归“2时代” 凸显“六稳”“六保”成效

    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环比下降0 8%,降幅比上月收窄0 1个百分点,涨幅比上月回落0 9个百分点。在连续三个月下行后,5月CPI终于重回“2时代”。
    2020-06-17
  • 正视CPI数据暴露的经济问题

    正视CPI数据暴露的经济问题

    继6月底发布官方制造业PMI等经济数据后,国家统计局又在9日发布了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2020-07-13
  • CPI虽然转负 但通缩风险仍很遥远

    CPI虽然转负 但通缩风险仍很遥远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和环比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同比数据是自2009年9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时间跨度长达11年之久。
    2020-12-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