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要先稳种粮收益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01





  稳面积、稳产量,最终要靠稳政策、稳收益,不管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小农户家庭经营,保护种粮积极性仍是当前首要。发展粮食产业,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只有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低成本的生产优势、高技术的支撑能力和高水平的销售能力,粮食生产才能打牢基础。


  眼下,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已经打响,各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春耕生产进展顺利。不过,一些制约种粮主体积极性的新情况也随之而来,“谁来种地”等老难题需要持续破解。稳面积、稳产量,最终要靠稳政策、稳收益,不管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小农户家庭经营,保护种粮积极性仍是当前首要。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特别是去年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由宽松转为趋紧,全球谷物产量同比减少2.1%,但消费量却同比增长1.5%。确保近14亿人吃饭不出问题,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对我国来说,今年尤其要防止出现价格下跌、竞争加剧、政策缩水“三碰头”。


  一是市场效益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除玉米外,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糖料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都在下跌,今年可能难有大的回升;同时,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又在上涨。与农业的强投入相比,粮食生产的回报率还是不高,种粮比较效益还在走低。现在,一些农民不愿意种粮,工商资本下乡基本也不大想种粮,这都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二是国际竞争问题。国际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粮价普遍高于进口到港税后价格,2018年大米、小麦、大豆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斤0.4元、0.27元、0.32元。去年,国家宣布将全面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外资准入限制。未来在粮食收购、加工、批发环节,将面临跨国粮商更直接的竞争。


  三是重视程度问题。粮食连续多年丰收,一些地方盲目乐观,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粮食生产,最忌“多了砍、少了赶”,最怕“大起大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争地、水、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可能会打起变耕地为建设用地的主意。


  粮食是特殊产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保护。这些年,以市场为主、补贴为辅的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但粮食价格常常只能覆盖生产投入,难以让粮农有更多获得感。我国的支农政策力度还很弱,农业补贴仅占农业产值的15%,美国则占40%。如今,我国农民早已是可自由选择就业岗位的市场主体,会考虑就业的收入水平和发展预期。如果种粮纯收入难以吸引人,他们就难以保持生产积极性。


  当前,我国有两类种粮主体,一是小农户,二是新型农业主体,这两者的积极性要统筹考虑和调动。我国是“大国小农”,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户的98.1%,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超过70%。2017年中央出台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一些地方对政策有误解,片面支持新型主体,对小农户有所忽略。今年2月份,中央又专门出台了扶持小农户发展文件。今后既要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又要注重稳定小农户家庭经营这个基本面。


  发展粮食产业,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只有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低成本的生产优势、高技术的支撑能力和高水平的销售能力,粮食生产才能打牢基础。要从粮食全产业链出发,提高对产业链的掌控力,既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库存,又保障现代的加工流通能力。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加工企业与种粮主体合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经济日报)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保障粮食安全要强化数量更要优化质量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8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策性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
    2017-08-09
  • 粮食是大国重器耕地红线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逾越

    粮食是大国重器耕地红线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逾越

    “粮食始终是大国重器。为了确保粮食作为大国重器的地位,一定要严格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红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逾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日前在参加中国首届社区社群经济高峰论坛暨生活家全国...
    2018-08-23
  • 农民增收要靠优粮优价

    农民增收要靠优粮优价

    近年来,由于多重因素交织,粮食种植收益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民种粮收入大不如前。保障种粮农民持续增收,让粮食收购价格回归市场,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018-09-26
  •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不能松劲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不能松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 5亿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 46亿亩以上。
    2019-02-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