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19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既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的“痛点”,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深入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的实践方向,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期望中的边际变化。一是涨价动力衰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1个二线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2019年1月份首次由升转降,在环比下降0.1%后,2月份环比降幅扩大至0.2%。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金融日渐规范。监管规范有效遏制住各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居民购房杠杆运行有序。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三是楼市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在房住不炒定位下,近期个别城市结合地方实际微调政策,积极探索构建楼市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这一要求基本排除了房价剧烈波动的可能性。过去,我国城镇房价出现普遍性快速上涨,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经济转型受阻,经济活力受限,经济动能消减。表现为:地产路径依赖与内在转型需求矛盾加剧,高房价降低经济活力,高房价透支消费和投资潜力。


  应该看到,我国楼市非理性繁荣空间已经非常狭小。2018年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基础,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将很大程度决定未来楼市发展空间。同时,房价过快上涨也明显透支了楼市增长潜力。特别是当前部分城市房价与房租和群众收入的明显背离,已经影响到部分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的实现路径。


  因此,要坚定“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深入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同时,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加快构建楼市长效机制。房地产金融政策要切实发挥引导住宅理性建设和理性消费的作用,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为目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首付贷,严禁为不具备加杠杆条件和空间的个人提供加杠杆通道,主动防范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风险。(陈涛)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

    全面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据报道,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 5万亿元,综合各种因素,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2019-01-15
  • 释放内需潜力需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释放内需潜力需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客观上要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有效推进房企稳健经营,扭转高杠杆扩张路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0-09-04
  • 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2-01-20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态势,近几个月来出现加速下滑,成为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风险因素。
    2023-01-0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