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内需成为经济发展风向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13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处于6.7%-6.9%区间。金融反映未来的预期,对于外贸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冲击到底是预期不足,还是过于悲观;政策的及时调整能否带来经济指标的边际改善;当前能否有更多提振信心的措施落地,这都需要在现实和预期之间建立新的平衡。笔者认为,短期中国经济的稳定,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改革。


  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尤其是传统行业、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正是实施政策正常化,把工作重点从稳增长转向加快改革和转型的大好时机。外贸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会改变中国从数量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逻辑,只是提升了这一转变的紧迫性。


  短期中国经济的稳定,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改革。政策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总体上经济“硬着陆”的概率不大,但中长期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市场信心可能更为关键。改革长期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但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有正向也有负向,正向的政策例如精准扶贫、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鼓励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减税、增加基建支出;负向的有去杠杆、环保约束的增强等。在外部经济环境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预计总体上在大的战略方向稳定的背景下,改革政策落地的力度会加大,同时在偏负向的政策和改革的实施将更加突出灵活性。


  外部冲击、政策维稳、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强弱,最终将反映在主要经济指标上。按照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维度,变好和变差两个边际方向,主要的经济指标可以分为四类:现在差、未来差;现在好、未来差;现在差、未来好;现在好、未来好四类。不符合经济转型要求的“两高一资”企业现在差,未来也好不了;符合经济转型的消费服务、科技创新类企业现在好未来也会好,这两个领域现实和预期出现较大偏离的概率不大。下半年容易出现预期差的可能是现在好、未来差,以及现在差、未来好这两个类别。


  现在好、预期未来差的领域主要包括出口和房地产。1-7月按照美元计算中国出口增长,增速显著好于预期。房地产也是如此,尽管去杠杆收缩非标对房地产资金来源影响显著,但三原因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高增长:一是经历前期房地产去库存,库存大幅度下降,甚至在很多城市降至偏低水平,需要增加投资;二是国家加大供给偏紧地区的土地供给;三是前期销售向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总体不错。以房地产销售额和房地产投资额的比值来衡量,目前销售投资比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


  现在差、预期未来好的领域主要是前期受国家去杠杆影响比较大的金融(集中体现在社会融资总额)和基建。就金融来说,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去杠杆政策都有边际宽松的迹象。4月发布的《2017年金融稳定报告》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替代了原来的“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边际改变。去杠杆政策调整的时间稍晚,但从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表态看,去杠杆更加灵活。基建本身具有逆周期性和调结构双重属性,在国内基建投资仍有空间的情况下,往往成为逆周期调控的工具,即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弱时,加大基建投资;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时,主动调减投资,进而达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目的。上半年基建投资的减速更多体现了主动特征,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国家将适度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使得基建增速恢复。


  笔者认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出现“现在差、未来好”的金融指标,基建指标出现大家预期的好转,或者“现在好、预期差”的指标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得到修复,当前股票市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李慧勇)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新华社:延续央企“开门红”还要靠改革

    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相对照,当前国企改革仍面临进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一些领域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改革不落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较突出,改革进展与各方期待仍有距离。
    2017-04-14
  • 新一轮油气改革全力催生市场化产业链

    此轮油气改革涉及全产业链,具体方向包括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两条主线,上游勘探和中游管网引入民营资本的混改是核心内容和最大看点。
    2017-05-24
  • 改革激发澎湃动力

    探寻中国经济新动力,首要的是深化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重大论断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2017-06-11
  • 煤电去产能须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

    煤电去产能须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

    在有关部门频繁调控督导下,一度高位运行的煤价持续向“合理区间”回落,此前凸显的煤电顶牛有所缓和。但是,缓解并不意味着结束。要想从根本上消弭矛盾,必须统筹推进煤、电去产能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
    2017-06-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