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遇冷”是尴尬更是警示


作者:王晖余    时间:2012-05-25





一边是广大中低收入者迫切期待解决住房难问题,一边却是政府提供的经适房、公租房“没人买”“乏人租”。近日,上海、郑州、武汉、海口等多地的保障房相继“遇冷”,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令人尴尬,更是对如何真正办好保障房建设这项民生工程的警示。


相对于当前大量的社会需求,保障房“遇冷”显然不是因为保障房建的多了,而是因为很多保障房项目无法满足百姓的实际需要。那些“遭弃购”“被弃租”的保障房,或是价格太高,或是地段太偏,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百姓最终买不起也没法住。更有市民连续3年遭遇这样的纠结,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认购资格。


频繁发生的保障房项目遭遇冷落,根本上暴露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上的思维“跑偏”。保障房不是高价房,更不是城市建设的边缘项目。在这样一项事关百姓利益的大事上,如果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在设计建设和相关政策上必然会脱离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情况。如果保障房“被闲置”,不但令期盼已久的百姓失望,而且也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最终还将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民生工程需要回归民生本位,不被群众认可的保障房等于没建。重要的是,不能把保障房建设视为对百姓的一种恩赐,怎么省事怎么办;更不能将它当成政绩工程,只在乎建设数量。只有增强民生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真正办好民生大事。

来源:人民铁道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