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道德与职业操守底线


作者:流文    时间:2012-08-08





  在无良商人手中,童装上鲜艳绚丽的图案是靠“毒染料”芳香胺染料加工而成,其致癌毒性远远大于食品染料苏丹红,这令数以亿计的家长疾首蹙额。


  儿童是稚弱的、天真无邪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决不至于有大人对他们下毒手的担忧。看来,孩子就是孩子,有些大人们还真就盯着孩子下手。像拐卖儿童之类的事姑且不说,儿童培训、儿童玩具、儿童食品、儿童餐饮等地带就屡有一些大人的黑手伸入。如今,童装也未能幸免。


  倘若家长们所购买的童装来自街边小摊,因为贪图便宜,那是自作自受,也就罢了。问题是,现在有毒童装竟也出现在一些知名童装品牌当中,这就不能怪家长们的无知无识、活该倒霉了。


  童装中的“毒染料”芳香胺问题,想必如当年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一样,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潜伏”许久。为什么现在才浮出水面?想必是行业的潜规则和集体沉默。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并非没有监管约束,从中央到地方的质检机构和市场监督机构是垂直到底的,如此庞大的执法队伍,却眼见“毒染料”童装成了势,执法者是否当扪心自问?


  应该说,从8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童装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消费者担心的是,如果一个好的制度、标准或规范是由那些缺乏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且执法不严的人来执行,其效果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类似“毒染料”芳香胺之类的问题还是会不断出现,犹如时下乳制品市场那样的问题不绝如缕。若如此,那实在是中国儿童之不幸!


  中国有接近3亿儿童,每年还会新增1000万名新生儿。无疑,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儿童产品包括童装市场。像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把孩子们的冷暖、健康与幸福牵挂心头,守住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底线,你会得到物质与精神的无尽回报,对童装制造企业是这样,对服装流通企业是这样,对市场监管部门也是这样。(流文)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