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关键领域需要举国体制


时间:2012-08-10





我国西部化工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水资源的短缺,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化工项目与人畜争水的局面。在西部,水资源是比煤炭石油等更为珍贵的稀有资源。因此,解决废水“零排放”和循环使用问题,几乎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化工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解决废水处理问题的重大意义无须赘言。然而笔者强烈感受到,较之于西部迅猛发展的化工产业,我国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发力度和技术突破明显滞后,甚至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影响了西部的环境。笔者以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


以煤化工为例,煤化工废水处理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原因在于,企业发展不同的煤化工产品,使用不同的煤质,需要选择不同的气化技术;由于各企业采用的气化技术千差万别,不同的炉型和工艺路线排出来的废水组分大不一样,废水处理的技术和难度也大相径庭。据笔者了解,仅我国煤化工领域使用的气化炉就多达几十种,这是目前市场难有成熟的废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苦于从市场上购买不到合适的废水处理技术,不得已只好自己开展技术攻坚,大量的研发费用增加了项目投入,长周期的研发影响了项目的进度。这种情形各家煤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由于企业各自为战,其结果虽然技术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但大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至今不够成熟和完善。有的技术虽然可行,但成本过高,难以投入实用;有的企业虽然争取到政府的一些支持,但力度不大,迟迟难有突破。这种局面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制约了西部乃至全国煤化工产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在石油化工等其它化工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国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举国体制”。就是说,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并形成意志,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搞“两弹一星”,到今天伦敦奥运会金牌丰收,都是“举国体制”办大事的最好证明。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虽然是世界难题,就一个企业、一家科研机构而言,解决起来困难重重,但如果纳入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给予政策扶持、开展技术攻坚,由政府出面将分散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集中起来,齐力攻坚,实现化工领域废水资源化应该指日可待。(陈丹江)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