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意愿降低源于信心恢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23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这一变化受到市场关注。


  4月住户存款减少,并非突然变化,相关提示已隐藏在3月份数据中。去年多个月份,住户存款保持高速增长,进入今年一季度,住户存款依然增加较多,但3月份的多增幅度已明显收窄。3月份住户存款同比多增2105亿元,反观1月份和2月份,其多增额分别约为8000亿元、1万亿元。与此同时,居民储蓄意愿也出现了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较上季度减少3.8个百分点。


  影响住户存款增长或减少的主因基本一致,即居民消费与投资意愿发生变化。先看消费。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国内需求稳步扩大,居民消费意愿上升。尤其进入4月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


  再看投资。央行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投资意愿有所回升,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较上季度增加3.3个百分点。市场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上涨,终止了近6个月的下降态势。


  实际上,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储蓄意愿下降,反而有利于住户存款更加稳定地增长。反观去年,住户存款大幅增长的主因是预防性储蓄,这本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对于我国来说,存款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金融体系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促进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而储蓄与投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让资金这个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手中流动到借款人手中,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接下来,商业银行要千方百计“强服务”,用优质服务吸引稳定存款。通常情况下,客户会在账户中沉淀一部分日常资金,由此形成银行的结算存款、活期存款。客户这么做并非为了获取高额利息,而是为了应急,或者提前给消费、投资打出余量。这时,哪家银行的服务质量高、理财投资研究能力强,哪家银行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结算存款。


  最后要提醒,存款与银行理财不可混为一谈,二者有本质区别。存款受存款保险的保护,本金有保障,而银行理财属于投资,不保本不保息,投资者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因此,投资者不可将较高收益理财产品视为较低利率存款产品的“替身”,要牢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审慎理性选择投资产品。 (作者:郭子源 )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促进居民储蓄入市应该做好三方面准备

    日前,银保监会颁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等。与此同时,还明确提到了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
    2020-01-1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