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然而,随着中央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新一轮投资刺激计划”的猜测以及对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的疑虑。对此,专家指出,“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不会再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两者的目标和力度都不同。当前中央“稳增长”追求的是把经济回落的态势稳定下来,而不是刺激增速。从目前情况看,不会再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短期内难以独自支撑大局的背景下,现阶段稳增长离不开稳定投资,关键是要注重投向、结构以及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好眼前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好投资效率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见效快,但可能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旦减缓就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停滞。”庄健表示,要通过推动金融、财税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事实上,从目前稳增长政策的实际执行方面看,更加强调投资向基础设施、民生、西部地区等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启动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同时,保障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
除了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外,各部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还包括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外贸出口等政策措施。例如,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一方面扩大消费,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企业生产。
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分析人士指出,要在稳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调结构的力度,更加注重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和提高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波动,不可能永远是向上走的趋势,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是要提高效率。”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说。
张立群认为,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投资对中长期的发展后劲很重要,不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没有投资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无法到位,因此投资本身是不应受限制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增强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在保持投资稳定的同时,稳增长中要更加注重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张立群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靠“两条腿走路”。从眼前看,“稳增长”见效快的办法是上投资项目;从长远看,还要靠扩大居民消费,要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
来源:上海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