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有数万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建设批条;东部有2015年目标产值高达数万亿元的海洋经济建设,都是大项目、大规划、大投资。几年前4万亿元这个大数额还能让人侧目,但现在,地方政府动辄数亿的投资,让这个数额已经显得不那么宠大。
在全国经济一片“维稳”的呼声中,大数额的投资频繁出现,吸引人们的眼球。据报道,目前各地的投资规划,加起来已经达到了7万亿元。可见,在地方政府执政者的头脑中,一提到经济增长,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投资”。确实,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些大数字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笔者认为,投资能够带来许多项目开工建设,能够带来GDP的增长,但稳增长全靠这些巨额投资后患无穷。尽管地方政府把胸脯拍得山响——我们投资的都是高新项目,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但是,纵观国内产业,有哪一个不是一有商机就会有一群人蜂拥而上,然后立刻过剩,让一个挣钱的产业迅速变成一个产能过剩产业,多晶硅就是前车之鉴。
笔者发现,在地方规划投资中,石化产业屡被提及,而笔者的感觉是,石化产业真的很多都很过剩。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风险太大,也会带来更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而且受监管能力所限,谁能保证一些落后项目不会浑水摸鱼、偷偷上马?
因此,不管政府规划也好,企业投资也好,绝对不能在抢上项目旧时头脑发热而忘了调结构、转方式,只有科学的发展方式,合理利用投资,做足项目准备工作,才能让增长真正的“稳”起来。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