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摆脱“马太效应”成关键


时间:2012-09-21





今年以来,我国乘用车企业两极分化,出现“马太效应”。


何谓“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第一梯队”形成,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数家今年上半年内产销量在60万辆以上的企业。另外,以北京现代、一汽丰田、长安福特马自达等第二梯队的汽车企业,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在15万辆~30万辆。


“马太效应”还出现在我国企业和合资企业、外国企业中。


目前,合资企业占据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资企业(或中外企业合作、合资)生产的轿车市场占有率达70%,且所占份额在继续增加。专家预测,未来合资企业与我国许多小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会拉大。


车市“马太效应”缘何愈演愈烈?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在技术、产品性能及质量方面,与外国企业的差距扩大。即便在我国企业占据优势的低端汽车消费市场,技术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专家表示,我国汽车市场一是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的“拐点”,消费者对汽车质量、性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我国企业没有“实质性”地突破变速箱领域的技术难关;三是我国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干年来,我国企业的汽车产品销量激增,是以减少利润为代价的。“低利润产品占领市场”是我国企业拓市的主要策略。最终,产品销量的增加没给企业带来利润,最终导致企业的赢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弱。


专家强调,未来我国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甚至成为汽车研发中心。我国汽车企业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使整个汽车行业走出困局。(李永钧)

来源:中国石化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