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税费支持企业的精准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4-05





  近年来,通过实施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有效发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动能的作用。同时,随着实施减税降费的推进,如何既保持一定支持力度、发挥纾困实效,又统筹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受到社会关注。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一系列公告,明确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具体政策措施。与近年的政策相比,今年实施减税降费的精准性、针对性更加突出。


  统计显示,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宏观税负下降明显,正是实施减税政策效果的直接反映。同时,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只有维持一定财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才能够有坚强保障。在实施减税降费过程中,如果一味强调减负规模,容易透支财力,加剧收支矛盾。为此,税费支持政策有必要持续完善、优化,不断增强精准性、针对性,发挥政策的最大效能。


  实施税费优惠政策,要把红利集中在最需要纾困的经营主体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是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就业的主渠道,同时又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冲击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群体。做好稳增长、稳就业,必须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放在优先支持的地位。今年税费优惠政策仍然突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政策。把可用的政策空间重点用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起到抓住“牛鼻子”的作用,促进增长和就业的效果一定会更加明显。


  提升减税降费的精准性,还要把政策发力点放在关键环节上。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对企业来说,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今年我国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增加,意味着企业应纳税额相应减少,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研发进行“真金白银”的支持。


  此前,仅有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按100%实施,而且是阶段性政策。此次新政策有两大突破,一是使其他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也可以与制造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保持一致,二是这个政策不再设置期限,而是作为制度性的安排长期实施。“扩围+制度化”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让广大企业可以更加着眼长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其他比较成熟的减税降费政策,也可以进行梳理总结,上升为制度性安排。


  政策已经明确,实现政策落地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让企业了解掌握政策,并且能够便利享受政策。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有必要加强政策宣介和辅导,精简办理流程,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实施税费支持政策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算大账、总账、长远账。我国经济运行正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需要政策加力扶持。在这个关头,要通过精准、有效实施税费支持政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减税降费与财政增收良性循环。  (作者:曾金华)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税费优惠政策应打好“减简检”组合拳

    税费优惠政策应打好“减简检”组合拳

    税费优惠政策是积极财政的重要内容,是直接有效和公平的惠企政策。今年以来,在助企纾困的税收政策方面好消息不断,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023-04-0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