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出现80余次“稳”,意味着什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08





  “坚持稳中求进”被列为工作总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成为要突出做好的工作;进出口要“促稳提质”,生态环境质量要“稳定改善”……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中,“稳”字出现80余次,涉及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外资外贸、粮食生产等方方面面。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地突出一个“稳”字,意味着什么?


  “稳”,首先是一种战略定力。报告一开始就提到,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极为不易”,既展示了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也展现了取得新成就背后的强劲发展韧性和信心。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彰显了我们在积极应变局、开新局的同时,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的战略定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就稳住了发展根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我们有定力亦有底气。


  “稳”,还是一种发展动力。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总体来看,这些预期目标的设定稳健务实,首先保证了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进而为后面的工作赢得主动。稳中求进,“稳”是基础、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在一揽子政策工具落实“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同时,报告还简述了今年工作重点,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这些重点工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线,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前进基础。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从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的“稳”字中,我们最能也最应该读懂的是中国发展的韧劲与定力、信心与动力。回顾过去1年和5年来的重点工作,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展望未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举措目标,提神振气,将以更全面的“稳”,保障中国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进”。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稳住经济“基本盘”,增强发展“新动力”,向着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笃定前行,2023年的中国,值得你我期待。(李妹妍)


  转自: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2017-10-13
  •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本盘”不断夯实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本盘”不断夯实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观察中国经济如何把握趋势、看清本质?从经济指标看,当前中国经济“稳”的基本盘继续夯实,“优”的态势持续显现,更有信心交出稳中向好的“半年报”。
    2018-07-10
  • 中国经济: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

    中国经济: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释放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
    2018-08-07
  • 稳增长还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稳增长还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经济有一定韧性,但在外有贸易摩擦内有去杠杆的制约下,我国经济事实上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应该说,眼下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举措起到积极效果,要进一步解决当前的内忧外患还要加大改革和...
    2018-08-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