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过去的黄金周,和我们一起分享中国“黄金”的还有国外的商家。日前中国银联公布了一组数据,在黄金周期间,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3%,而有媒体更是根据2011年国庆黄金周中国内地游客出境购买奢侈品240亿元的消费额,估算出今年黄金周国人境外消费将轻松突破这一数字,并在总体消费额上将达到480亿元以上。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在海外购买高档商品消费折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在目前国内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如何把海外奢侈品巨额消费拉回国内,成为很多部门正在思考的问题。在内需启动缓慢甚至消费不振情况下,国人的海外消费却热火朝天、迅猛增长。过去的2011年中国在海外消费额达到720亿美元,相当于大约4536亿元人民币,占我国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因为存在价差吸引力,国外商品较国内商品售价更为优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国外购买商品,甚至购买“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商品。
专家认为,造成价差的原因在于奢侈品进口税率过高、国内分销体系不成熟、流通成本过高等。但从深层次上则反映国内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巨大差距已经成为启动内需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壁垒。由于国内收入的巨大差距,使得消费意愿最强的中低收入者不但收入低且社保不健全,或没钱消费或不敢消费;而少数高收入者有能力消费,但国内商品可选择性较小因而消费意愿不强,往往走出国门到海外消费。来自两方面的挤压,使得国内消费不温不火。
随着国内大量中高收入者热衷于走出国门观光旅游,海外购物不仅是奢侈品,连普通商品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暴露出国内的商品价格过高,且造成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内税收收入的双双流失。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民族品牌、高档消费品牌还不足,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大城市的人群尤其是青年人群,更崇尚国际名牌消费。而金融危机后,欧美产品打折和降价比比皆是,与国内商品价格普涨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是国内需求外流的原因。
虽说鼓励国人出国旅游消费对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减少外贸摩擦大有裨益,但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分析,稳增长迫在眉睫,应对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是当务之急。在投资不可持续、出口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急需通过启动内需来稳增长。因此,让庞大的海外需求回流至国内,形成提升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动力,无疑是一项美好的愿景。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转变思维,需要多方合力打出“组合拳”,才能如愿以偿。
一方面,要把过高的进出口商品关税降下来,拉低国内外商品价差,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表面上看,降低关税会使财政收入减少,但考虑到海外消费实际上已形成税收流失,而降低关税则可以提高国内的销售额,照样可以堤外损失堤内补;另一方面,净化消费环境,理顺消费关系,从增加收入、健全社保、降低物价房价、缩小收入差距入手也是提振内需的重要环节。收入低制约消费,社保不健全不敢消费,高房价挤出消费,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诸多因素,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关注。更主要的是,应该加大经济转型力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吸引外流的海外消费能力尽快回流,以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来源:中国审计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