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3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可以说,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建设农业强国要向内部挖潜,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从生产力角度看,要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要深化农村改革,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城乡联动式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只有这样,重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才不会有明显短板,发展的自主权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2%,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重要种源、关键环节、核心领域等方面。同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亟待提升,涉农领军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构建覆盖创新主体、服务主体、应用主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是科研,既突出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保障科技经费投入,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安排创新平台建设,又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研,激活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农业创新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先进科技从实验室到田间、从专家到农民的链条。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落地。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尤其要遵循农业科研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农业科技要“顶天”,也要“立地”。既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又要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把成果下沉到农户和经营主体,在田间走向集成配套,最终让产业主体和消费者受益。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系统推进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除。然而,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任务更艰巨,仅依靠常规套路、按部就班开展工作是不够的,必须用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寻求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办法。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之一。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必须继续把住这条主线,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具体来说,要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深化农村改革一定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审视,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寄于一事,要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对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制度,一定要审慎稳妥,在战略上积极进取,在战术上稳扎稳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科技和改革,对建设农业强国来讲,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铆足干劲,抓好农业科技和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金观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牵住农业品牌发展的“牛鼻子”

    牵住农业品牌发展的“牛鼻子”

    不久前,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各地了解的情况显示,农业品牌至关重要。农民不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收入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农业品牌,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2017-06-05
  • 品牌农业不要短命“网红”

    品牌农业不要短命“网红”

    短线炒作只会是短命“网红” 。培育农产品品牌,要久久为功,多年如一日坚守质量,稳步向“品牌农业”转型升级。
    2017-07-30
  • 支撑农业服务主体用地得多方“开源”

    支撑农业服务主体用地得多方“开源”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广大普通农户的前途指明了方向。
    2017-11-20
  •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不过时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不过时

    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就是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借鉴工业化理念,有利于扭转农业小规模经营局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备水平、改善经营方式
    2018-07-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