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一款产品的魅力往往更多地源自于它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品位,既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毫无疑问,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林业产业领域也不例外。
  那么文化需要敲开产业哪几道门才能给林业产业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呢?
  质量文化之门。质量是一项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质量之文化内涵,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之危重。只有打好“质量牌”,老百姓才会认可产品,整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林业产业诚信联盟座谈会关注业内诚信问题,其实质就是关注林产品质量问题,质量文化的塑造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铁岭的榛子销量为何能够领跑全国,正是因为其绿色品质。今年5月,一则《铁岭榛子14项“体检”全达标》的消息见诸报端,更是让各地客商放心采购。能放心才能有信心,铁岭榛子产业在交上一份堪称完美的绿色“成绩单”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质量信誉,进而赢得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品牌文化之门。优秀的品牌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文化赋予消费者情感体验,也造就了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国竹文化历史悠久,自古文人墨客咏竹者众多,竹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这个出发点开发出的竹制品也深受老百姓喜爱。浙江大庄集团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了竹制品中,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竹滋味”。当今,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大庄集团顺应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浪潮,开发低碳环保的竹制品,不仅传承了竹文化,倡导了低碳生活方式,而且还获得了经济上的良好收益,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产业文化之门。文化是产业持续发展的血脉,一个产业需要文化的支撑,才能长期保有“源头活水”。在新疆,瓜果传统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瓜果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了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的外包装。这种文化优势更容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印入老百姓的意识里,只要一提到新疆,就能想到新疆的特色林果,如此口口相传,形成良好的口碑,就能够打开更大的市场。山东省乐陵市今年举办了金丝小枣文化节,通过展示乐陵金丝小枣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了乐陵金丝小枣的美誉度,吸引了各地客商上百亿元的投资和交易。所以,一个产业有了文化作强大后盾,底气足了,自然会被激发出强大的不竭发展动力。
  一个产业如果不注重文化建设,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即使风光一时,也难以持久。现在正是中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活跃时期,若文化能够敲开林业产业发展的大门,则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文化与产业相互助力,那么林产品必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增加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其市场占有率,最终必然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动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