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满仓,端牢“中国饭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19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从东北平原到华北粮仓,从塞上江南到鱼米之乡,处处呈现粮满囤、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我们迎来又一年秋粮丰收。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总产量达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来之不易。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既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今夏长江流域局部严重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风险挑战。粮食生产延续好形势,背后是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坚定决心,也离不开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的辛勤耕耘。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国家粮食安全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有基础。新时代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裕、市场稳定,与国际粮食市场大起大落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我们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


  岁稔年丰令人欣喜。然而,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着眼未来,必须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安全,人、地、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耕地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要素不断向广袤田野聚集,促进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要回答好“谁来种地”这道必答题。以实现粮食稳产与农民增收互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让一系列稳预期、增效益的好政策落实落细,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有效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眼下,正值小麦越冬前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正抢抓农时,采取有力措施,为下一季粮食稳产丰收夯实基础。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接续奋斗,我们定能迎来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景,依靠自身力量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朱隽)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稳产增产是端牢中国饭碗底气所在

    稳产增产是端牢中国饭碗底气所在

    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必须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稳定粮食生产,保持粮食稳产增产,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持续...
    2021-03-29
  • 新华时评:端牢开局之年“中国饭碗”

    新华时评:端牢开局之年“中国饭碗”

    正值清明谷雨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田间地头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抓好春耕工作,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对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至关重要。
    2021-04-25
  • 扛稳粮食安全千钧重担 端牢中国饭碗

    扛稳粮食安全千钧重担 端牢中国饭碗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日启动。“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是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永恒课题。
    2022-10-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