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的惨淡数据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是否意味着外贸回暖已戛然而止?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认为并非如此。
昨日,乔虹在第十一届摩根士丹利亚太峰会上对一财网记者表示,广交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已经下降,不能准确反映外需的实际情况。其原因是IT系统的发展已让企业的采购变得非常灵活。“广交会上的长期大订单从趋势上来说,肯定是逐年减少的。”她说。
海关总署上月发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同比增长9.9%,进口同比增长2.4%。两项数字皆远超外界预期,引发市场“外贸见底”的乐观情绪。
但11月4日闭幕的广交会上无论是采购商到会人数还是最终成交额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据广交会官方统计,采购商与会总人数比上届减少10.26%,成交比上届下降9.3%。到会人数与成交额双双下滑,让外界担忧中国外贸形势的严峻。
乔虹认为,目前的外贸趋势越来越难以预测,没有一个领先的指标。对于9月份亚洲地区的外贸回暖,所有人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因此尽管目前有外需回暖的迹象,也不能掉以轻心。
按照惯例,海关总署将于11月10日公布10月外贸进出口数据。
来源:一财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