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苏州,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成本也明显上升。服装供应商们开出的3000元月工资,早就无法吸引到工人。在东莞,玩具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结束,46%的企业选择观望,20%的企业选择停工或者半停工,20%的企业选择外迁到东南亚地区,14%的企业选择迁到内地其他地区。
  眼下欧洲债务危机难见起色,美国经济复苏低迷,欧美市场不断筑起的贸易壁垒,竞争伙伴中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正左右着“中国制造”的出口市场走势。在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之下,很多出口加工型企业迎来了“低利润”、“零利润”时期。一些中低端产能正在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订单减少和产能外移压力,在旧产业逐步淡出的同时,中国外贸产业转型升级进展不大,这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周旋能力不断下降,于是,一些企业纷纷“转”了起来,寻找应对之策,加快转型的步伐,以应对不利的局势。
  在“转”的方向上,许多企业主要以“转地”为主,把企业转向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乃至印度、越南,继续以低成本竞争赢得生存。可这些“转地”的外贸企业虽然减缓了因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低端制造的特性决定了这些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会因为“转地”而变得强劲起来,没有真正寻找到符合企业快速发展的方向。换言之,就是在转的过程中,没有向产业的高端进行强有力的转变,没有从传统生产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实现由“制造”逐渐向“创造”的跨越。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亟需外贸企业利用“危”中所存“机遇”,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制造能力和水平,培养新的外贸增长点。令人欣喜的是,日前闭幕的广交会上,一些外贸企业在现场呈现出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刷新”了参会人员的体验。这些拥有引领产品发展方向新技术和设计的企业,也是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逆势中保持稳定增长的领跑者,他们对于全年及未来的外贸预期也颇为乐观。这些外贸企业以强化技术和设计创新引领产品发展方向。某集团首次推出的“无尾厨电”产品,淘汰了目前厨电的电源线设置,采用电磁供能,并且已经通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Itertek检测,其电磁辐射量仅为手机的十分之一,不仅健康、安全、节能,而且实用、时尚。这款产品将引领厨电市场步入全新的“无尾体验时代”。
  满足个性化需求是企业赢得不可替代市场份额的绝招。某集团研制的铂晶套系的系列家电,外观优雅别致,功能设计尽显便捷灵动,针对追求浪漫的法国消费者喜好而设计,已经在法国占据了中高端的消费市场,即便在外需不振的形势下,市场地位依然稳固,并荣获德国IF大奖。
  纵观一些外贸企业在外贸形势低迷的状态之下主动求变的实践,在新产品和新产能上寻求外贸新的增长点的做法,给正受到世界贸易不景气影响的其他外贸企业以深刻的启示,只有准确抓住“危”带给企业的“机”,不失时机地加快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并以新创造迎接新考验、新挑战,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替代低端产能、实现产品档次升级换代,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才能摆脱“低成本依赖”,走出“低权益发展”,跳出“粗加工生存”,改变总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率微薄的命运,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实现企业质的跨越,进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井水明 傅志祥)
来源:中国审计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