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至249.96%。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判决,变数应该不会太大。
  另外,业界还普遍担心,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会效仿美国,从而对中国光伏业带来更深重的不良影响。
  毋庸置疑,海外贸易战的轮番上演令我国相关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但也使完善自身建设的课题变得更加紧迫和切实。既然光伏产业的困境源于自身,那么解决之道也应向自身寻找。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对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都具有借鉴意义。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企业均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例如,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表示,美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英利将继续致力于市场开拓。阿特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强调,阿特斯将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继续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望和困惑后,多数企业开始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在逆境中寻找前进的方向。技术、成本……均是我们要加强的弱项。
  同时,外力的助益也不可或缺。欧委会曾于9月初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在中国商务部的积极努力下,欧方已作出让步,暂时同意对此案进一步磋商。
  有形之手在产业培育时不能太过热情和跃进,在遇到问题时也要注重策略,既能晓之以理,也要敢打硬仗;既要积极引导,也要合理调控。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能源局接连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对太阳能装机容量、并购等均作出调整和部署,这一切也将带来非常可观的前景。
  总之,我国光伏行业主管部门、光伏企业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转变策略,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理性的发展模式。
  产业的发展,如果太快太急,必然会违背正常规律。所谓“双反”也不过是国际贸易市场的“趁火打劫”而已,所以我们除了灭火,更重要的是找到火源、彻底扑灭;查清起火的原因,吃一堑、长一智。政府、企业同时反省,同步改进。光伏产业如此,其他产业亦是如此。(藏黎娜)
来源:中电新闻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