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时间:2012-11-19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代表、国资委主任王勇近日表示,这为今后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增加活力、影响力。


  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节中明确提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王勇也坦言,目前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导致很多应该政府和社会承担的成本也都“沉淀”在国有企业。按照这次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要加紧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王勇表示,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发展过来的,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既要按照所有企业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去行事,又要承担很多本来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目前仅央企就有8300多个医院、学校等社会机构,国企办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坦言,近年来对于政企分开的改革在方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并未完成。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国企改革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离国企办社会机构的职能,应由政府办的机构交给政府,由政府去办。


  央企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但在本质上是企业,在满足国家利益的同时,股东利益如何保障?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表示,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国有企业的资本也是要盈利的,也是要增值的,国家作为最大股东,也需要国有资本来增加它的价值。


  王勇表示,国企的成本构成要综合考虑,整体效益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并不低,一些方面还更强。目前国有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粗放式管理的问题。“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增加活力、影响力。”王勇强调,国有企业要向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学习,建立更好的市场机制,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


  面对中国国企数量偏多的质疑,王勇回应,放眼全世界,国有企业数量的多少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中国国企的比重是按照中国宪法规定和改革发展需要决定的,并与其他类型企业公平竞争。


  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任洪斌也指出,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不仅是巩固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引领力量。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